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初中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移情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1-11-06 23:58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它对个体的社会适应和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亲社会行为的习得与养成受到外部环境和个体内部生理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初中阶段是个体亲社会行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一些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本研究着重探讨初中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引入移情变量,进一步分析移情在初中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亲社会行为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以此培养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本研究在对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亲社会行为和移情的概念、测量工具及已有研究述评的基础上,采取自我报告式与内隐联结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海口市和琼海市272名初中生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亲社会行为和移情及相互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初中生外显自尊处于中等水平,亲社会行为、移情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存在内隐自尊。(2)在外显自尊方面,初中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外显自尊得分总体上随着年级上升而呈下降趋势,初一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初三,其它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3)在内隐自尊方面,初中...

【文章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69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
    1.1 自尊的研究综述
        1.1.1 自尊的概念
        1.1.2 自尊理论研究
        1.1.3 自尊的测量
        1.1.4 自尊的相关研究
    1.2 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综述
        1.2.1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1.2.2 亲社会行为理论研究
        1.2.3 亲社会行为的测量
        1.2.4 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
    1.3 移情的研究综述
        1.3.1 移情的概念
        1.3.2 移情理论研究
        1.3.3 移情的测量
        1.3.4 移情的相关研究
    1.4 自尊、亲社会行为与移情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
        1.4.1 自尊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1.4.2 亲社会行为与移情的关系
        1.4.3 自尊与移情的关系
    1.5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与本研究问题提出
        1.5.1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1.5.2 本研究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7 本研究的意义
        1.7.1 理论意义
        1.7.2 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2.1 Rosenberger自尊量表
        2.2.2 IAT内隐自尊联想测验
        2.2.3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PTM)
        2.2.4 基本移情量表(BES-C)
    2.3 施测过程
        2.3.1 问卷过程
        2.3.2 实验过程
    2.4 数据处理
        2.4.1 实验数据预处理
        2.4.2 统计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控制与检验
    3.2 初中生外显自尊、亲社会行为与移情的现状描述
    3.3 初中生内隐自尊效应及其存在性检验
        3.3.1 内隐自尊效应检验
        3.3.2 内隐自尊存在性检验
    3.4 初中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亲社会行为与移情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3.4.1 不同性别初中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亲社会行为与移情的差异比较
        3.4.2 不同年级初中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亲社会行为与移情的差异比较
        3.4.3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亲社会行为、移情的差异比较
    3.5 初中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亲社会行为与移情之间的相关分析
    3.6 初中生外显自尊、亲社会行为与移情的多元回归分析
        3.6.1 初中生外显自尊对亲社会行为的回归分析
        3.6.2 初中生移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回归分析
        3.6.3 初中生外显自尊对移情的回归分析
    3.7 移情在外显自尊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 讨论
    4.1 初中生外显自尊、亲社会行为与移情的现状讨论
    4.2 内隐自尊效应及其存在性的讨论
    4.3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亲社会行为、移情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讨论
        4.3.1 外显自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讨论
        4.3.2 内隐自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讨论
        4.3.3 亲社会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讨论
        4.3.4 移情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讨论
    4.4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亲社会行为、移情的相关分析讨论
        4.4.1 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关系的讨论
        4.4.2 初中生外显自尊、亲社会行为与移情三者间关系的讨论
    4.5 移情在外显自尊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讨论
    4.6 教育启示
5 研究总结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共情能力的关系 [J]. 贾立茹,于晨,于少杰,武敬亮,田桂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06)
[2]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J]. 丁梦媛,方燕玉,倪军,冷玥,邓慧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04)
[3]亲社会行为中的“眼睛效应” [J]. 张雪姣,刘聪慧.  心理科学进展. 2017(03)
[4]自尊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J]. 方平,马焱,朱文龙,姜媛.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9)
[5]内隐与外显亲社会倾向的影响因素研究:自尊的中介效应 [J]. 李文姣.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6(06)
[6]护理专业学生共情能力和自尊水平的现状及其相关性 [J]. 朱宏锐,曾慧,吕晓凡,鲁丰华,姬书瑶.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05)
[7]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在母亲对儿童的接纳和流动儿童共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J]. 吴丽芸,张兴利,施建农,张警吁.  中国全科医学. 2016(09)
[8]幼儿父母陪伴自尊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J]. 郑庆友,卢宁.  中国学校卫生. 2016(01)
[9]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展 [J]. 张梦圆,杨莹,寇彧.  青年研究. 2015(04)
[10]中学生传统欺凌与网络欺凌发生特点比较分析 [J]. 张野,张珊珊,徐闻文,刘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17)

博士论文
[1]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 迟毓凯.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同伴接纳、社会价值取向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 周珮.华中师范大学 2019
[2]初中生自尊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共情的中介作用[D]. 李硕.吉林大学 2018
[3]新疆青少年道德认同与亲社会行为现状及关系研究[D]. 任素洁.石河子大学 2017
[4]初中生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自尊的中介效应[D]. 李文倩.河北师范大学 2017
[5]犯罪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与抑郁的关系:自尊和心理弹性的多重中介作用[D]. 房纯.江苏师范大学 2017
[6]初中孤儿共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倾向关系的研究[D]. 于萍.沈阳师范大学 2016
[7]高职生的亲社会行为及其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张佳楠.山西师范大学 2015
[8]共情训练对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 唐宁.湖南师范大学 2015
[9]初中生共情能力的培养[D]. 王赛东.浙江师范大学 2012
[10]镜像神经元与共情能力的具身基础[D]. 李自臻.吉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80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480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1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