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空间中儿童形象的产生机制:权力抑或教育?
发布时间:2021-11-28 01:27
本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是能否通过开放课堂空间,赋权于学生以保证主动自觉学习的学生形象产生。为此,研究运用了以视频为线索的主体访谈法、田野研究和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发现当教师权力过剩时,学生形象呈现出"课桌蜗居型""向日葵型"和"隐性反抗型"等多种形象,说明课堂教学有必要进一步消解教师权力,赋权于学生。然而,当教师下移权力,变更课堂空间结构之后,学生便呈现出"学习规则的变更人""不动脑筋的教学应声虫"和"不善合作的散兵游勇"等多种被动学习的形象,说明空间重构及权力下移并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充分条件。只有在教师变更课堂空间结构和下移权力,并加以教育引领之后,学生主动学习的形象才可敞现出来。这说明空间结构及权力并不是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的充分条件,教师的价值引领是必要条件。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闵竹小学四年级某班的课堂空间结构
?辛诵卸?芯?。最初,闵竹小学的重构策略就是从师生权力关系开始的,他们将课堂教学的思考空间更多地赋予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呈现自己的观点;同时,为了让学生之间相互支持,教师通常会让学生采取互动形式进行交流,或两两交流,或四人交流(如下图3);然后,教师再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以小组竞争的形式鼓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此情况,学生确实比重构前的参与积极性更高了,课堂氛围也更活跃了。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积极的儿童并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如镜头四。也有的儿童对自主学习没有兴趣。图2权力下移前的课堂空间图3权力下移后的课堂空间镜头四:矛盾制造者英语课上,教师让学生同组两人练习对话。但女生A并不理会同桌男生A,而是转向身后的女生B。男生A显然受到了冷落,若无其事地将女生A的笔记本故意用胳臂碰落在地,但又假装不知情的样子,自己摆弄起铅笔和橡皮了。女生B的同桌男生B看起来是个性格内向地人,似乎已经习惯于这种情况,面无表情地自问自答了起来。不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两两回答,两位女生都举起了手,并被老师请到,但两位男生只是无奈地看着。老师似乎也并不关心两位女同学是否是同桌。显然,这段描述中呈现出了权力下移后的三类学生形象:积极参与和寻找合作者的学生(女生A和女生B),不积极参与的学生(男生A)和独行的学生(男生B)。我们总以为课堂教学中静听型的学生之所以如此之多,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中心地位替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赋权学生,学生便自己积极主动了。但事实上,当课堂思考的时间与机会给予学生时,学生并没有表现主动与自觉学习的状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女生不情愿与同桌合作呢?我们的观察
?辛诵卸?芯?。最初,闵竹小学的重构策略就是从师生权力关系开始的,他们将课堂教学的思考空间更多地赋予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呈现自己的观点;同时,为了让学生之间相互支持,教师通常会让学生采取互动形式进行交流,或两两交流,或四人交流(如下图3);然后,教师再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以小组竞争的形式鼓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此情况,学生确实比重构前的参与积极性更高了,课堂氛围也更活跃了。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积极的儿童并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如镜头四。也有的儿童对自主学习没有兴趣。图2权力下移前的课堂空间图3权力下移后的课堂空间镜头四:矛盾制造者英语课上,教师让学生同组两人练习对话。但女生A并不理会同桌男生A,而是转向身后的女生B。男生A显然受到了冷落,若无其事地将女生A的笔记本故意用胳臂碰落在地,但又假装不知情的样子,自己摆弄起铅笔和橡皮了。女生B的同桌男生B看起来是个性格内向地人,似乎已经习惯于这种情况,面无表情地自问自答了起来。不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两两回答,两位女生都举起了手,并被老师请到,但两位男生只是无奈地看着。老师似乎也并不关心两位女同学是否是同桌。显然,这段描述中呈现出了权力下移后的三类学生形象:积极参与和寻找合作者的学生(女生A和女生B),不积极参与的学生(男生A)和独行的学生(男生B)。我们总以为课堂教学中静听型的学生之所以如此之多,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中心地位替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赋权学生,学生便自己积极主动了。但事实上,当课堂思考的时间与机会给予学生时,学生并没有表现主动与自觉学习的状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女生不情愿与同桌合作呢?我们的观察
本文编号:3523418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闵竹小学四年级某班的课堂空间结构
?辛诵卸?芯?。最初,闵竹小学的重构策略就是从师生权力关系开始的,他们将课堂教学的思考空间更多地赋予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呈现自己的观点;同时,为了让学生之间相互支持,教师通常会让学生采取互动形式进行交流,或两两交流,或四人交流(如下图3);然后,教师再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以小组竞争的形式鼓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此情况,学生确实比重构前的参与积极性更高了,课堂氛围也更活跃了。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积极的儿童并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如镜头四。也有的儿童对自主学习没有兴趣。图2权力下移前的课堂空间图3权力下移后的课堂空间镜头四:矛盾制造者英语课上,教师让学生同组两人练习对话。但女生A并不理会同桌男生A,而是转向身后的女生B。男生A显然受到了冷落,若无其事地将女生A的笔记本故意用胳臂碰落在地,但又假装不知情的样子,自己摆弄起铅笔和橡皮了。女生B的同桌男生B看起来是个性格内向地人,似乎已经习惯于这种情况,面无表情地自问自答了起来。不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两两回答,两位女生都举起了手,并被老师请到,但两位男生只是无奈地看着。老师似乎也并不关心两位女同学是否是同桌。显然,这段描述中呈现出了权力下移后的三类学生形象:积极参与和寻找合作者的学生(女生A和女生B),不积极参与的学生(男生A)和独行的学生(男生B)。我们总以为课堂教学中静听型的学生之所以如此之多,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中心地位替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赋权学生,学生便自己积极主动了。但事实上,当课堂思考的时间与机会给予学生时,学生并没有表现主动与自觉学习的状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女生不情愿与同桌合作呢?我们的观察
?辛诵卸?芯?。最初,闵竹小学的重构策略就是从师生权力关系开始的,他们将课堂教学的思考空间更多地赋予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呈现自己的观点;同时,为了让学生之间相互支持,教师通常会让学生采取互动形式进行交流,或两两交流,或四人交流(如下图3);然后,教师再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以小组竞争的形式鼓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此情况,学生确实比重构前的参与积极性更高了,课堂氛围也更活跃了。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积极的儿童并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如镜头四。也有的儿童对自主学习没有兴趣。图2权力下移前的课堂空间图3权力下移后的课堂空间镜头四:矛盾制造者英语课上,教师让学生同组两人练习对话。但女生A并不理会同桌男生A,而是转向身后的女生B。男生A显然受到了冷落,若无其事地将女生A的笔记本故意用胳臂碰落在地,但又假装不知情的样子,自己摆弄起铅笔和橡皮了。女生B的同桌男生B看起来是个性格内向地人,似乎已经习惯于这种情况,面无表情地自问自答了起来。不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两两回答,两位女生都举起了手,并被老师请到,但两位男生只是无奈地看着。老师似乎也并不关心两位女同学是否是同桌。显然,这段描述中呈现出了权力下移后的三类学生形象:积极参与和寻找合作者的学生(女生A和女生B),不积极参与的学生(男生A)和独行的学生(男生B)。我们总以为课堂教学中静听型的学生之所以如此之多,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中心地位替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赋权学生,学生便自己积极主动了。但事实上,当课堂思考的时间与机会给予学生时,学生并没有表现主动与自觉学习的状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女生不情愿与同桌合作呢?我们的观察
本文编号:3523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523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