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青少年学校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学业倦怠与学业投入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1-12-24 01:34
为探讨班级师生关系氛围、同伴关系对流动与非流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学业倦怠、学业投入在其中的作用,对西安市3所中学46个班级的262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发现:(1)班级师生关系氛围不能直接预测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但可以通过学业倦怠间接预测其主观幸福感,且流动与非流动青少年间无显著差异。(2)流动与非流动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均可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对于流动青少年,同伴关系还可通过学业倦怠/学业投入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对非流动青少年此间接效应不存在。
【文章来源】:中国特殊教育. 2019,(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亲子、同伴、师生关系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 张兴旭,郭海英,林丹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04)
[2]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 中国地质教育. 2018(04)
[3]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对流动儿童情绪和行为适应的保护作用[J]. 王晖,熊昱可,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05)
[4]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其城市适应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J]. 王中会,蔺秀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03)
[5]家庭功能对流动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一个条件过程模型[J]. 王茹婧,李虹,倪士光,王新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6]人际关系状况与学龄前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J]. 李燕芳,刘丽君,吕莹,骆方,王耘. 心理学报. 2015(07)
[7]班级结构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同化还是对比效应?[J]. 侯珂,刘艳,屈智勇,张云运,蒋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2)
[8]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研究[J]. 申继亮,刘霞,赵景欣,师保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1)
[9]国内流动儿童心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 师保国,王芳,刘霞,康义然. 中国特殊教育. 2014(11)
[10]歧视知觉、社会支持和自尊对流动儿童幸福感的动态影响[J]. 王芳,师保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硕士论文
[1]初中生班级人际关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有调节的中介模型[D]. 曹文华.陕西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49570
【文章来源】:中国特殊教育. 2019,(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亲子、同伴、师生关系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 张兴旭,郭海英,林丹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04)
[2]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 中国地质教育. 2018(04)
[3]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对流动儿童情绪和行为适应的保护作用[J]. 王晖,熊昱可,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05)
[4]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其城市适应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J]. 王中会,蔺秀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03)
[5]家庭功能对流动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一个条件过程模型[J]. 王茹婧,李虹,倪士光,王新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6]人际关系状况与学龄前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J]. 李燕芳,刘丽君,吕莹,骆方,王耘. 心理学报. 2015(07)
[7]班级结构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同化还是对比效应?[J]. 侯珂,刘艳,屈智勇,张云运,蒋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2)
[8]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研究[J]. 申继亮,刘霞,赵景欣,师保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1)
[9]国内流动儿童心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 师保国,王芳,刘霞,康义然. 中国特殊教育. 2014(11)
[10]歧视知觉、社会支持和自尊对流动儿童幸福感的动态影响[J]. 王芳,师保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硕士论文
[1]初中生班级人际关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有调节的中介模型[D]. 曹文华.陕西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49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54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