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特质移情以及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2 09:48
公正世界信念(Belief in a just world)是指个体认为世界是公正的,得其应得,应得即所得的认知,人们相信世界公正,在公正的世界里得到应该得到的,应得的是个体所得到的信念。特质移情(Trait empathy)是指知觉他人情感、体验他人感受、与他人的情感经验产生共鸣的能力。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是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有益于他人、群体或社会的行为,主要包括合作、分享、同情、助人、捐献等。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共发放了750份问卷。被试包括高一、高二两个学年的学生。旨在探寻公正世界信念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特质移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提高人们对于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认识,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研究结果:1.在中学生被试群体中,男生与女生公正世界信念水平差异显著,无论是个人公正世界信念还是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女生都高于男生,完整家庭中学生个人公正世界信念水平高于非完整家庭,但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公正世界信念差异不显著。2.特质移情的卷入程度维度和对陌生人的理解维度在公正世界信念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公正世界信念...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公正世界信念受限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
16图 3-3 特质移情量表的验证性因素标准化结果图中特质移情量表的聚敛效度如下表所示,几个维度的因素信度部分达到标准、平均方差抽取量不符合统计学标准,
图 3-4 亲社会行为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模型图表 3-8 亲社会行为量表的聚敛效度分析检验度 测量指标的因素负荷量平均方差抽取量(AVE)组合信度(开 0.633-0.743 0.2585 0.577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正世界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特质移情与利他行为的作用[J]. 李双双,张永春,李雪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2)
[2]不同移情能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道德启动效应[J]. 宋仕婕,丁凤琴. 教育学术月刊. 2016(03)
[3]“90后”大学生亲社会动机与行为的现状分析[J]. 夏勉,李凤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04)
[4]“90后”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及辅导策略[J]. 仇勇,姜蓓蓓,田雅琳. 现代教育管理. 2015(08)
[5]移情的功能理论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 齐贵云.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6]高校德育视阈下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J]. 易莉.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7]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特征研究[J]. 王丽娜,鲍卉.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8]公正世界信念的文化差异[J]. 吴佩君,李晔. 心理科学进展. 2014(11)
[9]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的相关性[J]. 李薇,陈晓梅,金晓君,赵妍,李丽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6)
[10]不同情境下大学生移情与内隐利他行为的关系[J]. 曹衍淼,王美萍,常淑敏.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3)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感恩价值观、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 梁晶晶.南京师范大学 2017
[2]大学生移情、感戴与利他行为的相关研究[D]. 徐伟虹.上海师范大学 2017
[3]初中生道德认同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移情的中介作用[D]. 戴倩.南京师范大学 2016
[4]初中生的移情及其在亲社会行为中的作用研究[D]. 行娜娜.中国政法大学 2011
[5]初中生公正世界信念现状及其与感戴关系研究[D]. 毛金风.河南大学 2010
[6]特质移情和状态移情及其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研究[D]. 韩丽颖.东北师范大学 2005
[7]大学生利他行为、移情能力及其相关研究[D]. 章滢.南京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21497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公正世界信念受限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
16图 3-3 特质移情量表的验证性因素标准化结果图中特质移情量表的聚敛效度如下表所示,几个维度的因素信度部分达到标准、平均方差抽取量不符合统计学标准,
图 3-4 亲社会行为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模型图表 3-8 亲社会行为量表的聚敛效度分析检验度 测量指标的因素负荷量平均方差抽取量(AVE)组合信度(开 0.633-0.743 0.2585 0.577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正世界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特质移情与利他行为的作用[J]. 李双双,张永春,李雪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2)
[2]不同移情能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道德启动效应[J]. 宋仕婕,丁凤琴. 教育学术月刊. 2016(03)
[3]“90后”大学生亲社会动机与行为的现状分析[J]. 夏勉,李凤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04)
[4]“90后”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及辅导策略[J]. 仇勇,姜蓓蓓,田雅琳. 现代教育管理. 2015(08)
[5]移情的功能理论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 齐贵云.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6]高校德育视阈下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J]. 易莉.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7]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特征研究[J]. 王丽娜,鲍卉.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8]公正世界信念的文化差异[J]. 吴佩君,李晔. 心理科学进展. 2014(11)
[9]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的相关性[J]. 李薇,陈晓梅,金晓君,赵妍,李丽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6)
[10]不同情境下大学生移情与内隐利他行为的关系[J]. 曹衍淼,王美萍,常淑敏.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3)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感恩价值观、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 梁晶晶.南京师范大学 2017
[2]大学生移情、感戴与利他行为的相关研究[D]. 徐伟虹.上海师范大学 2017
[3]初中生道德认同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移情的中介作用[D]. 戴倩.南京师范大学 2016
[4]初中生的移情及其在亲社会行为中的作用研究[D]. 行娜娜.中国政法大学 2011
[5]初中生公正世界信念现状及其与感戴关系研究[D]. 毛金风.河南大学 2010
[6]特质移情和状态移情及其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研究[D]. 韩丽颖.东北师范大学 2005
[7]大学生利他行为、移情能力及其相关研究[D]. 章滢.南京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21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62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