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3 15:13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指出“提升心理健康素养(Mental health literacy)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国际上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素养有利于及早识别心理疾病,减少病耻感,获取及时有效的支持和治疗,从而改善个体和公众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素养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实证研究有着不小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评估基于移动终端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干预的有效性。本文共三个研究。研究一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759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澳大利亚学者O’Connor等编制的《心理健康素养量表》进行改编。结果得到信度和效度均比较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量表》,可作为测量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测量工具。研究二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实验组进行网络教育干预,1周1次,共8次。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发现:(1)接受网络教育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得分更高。(2)前测条件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专业心理求助意愿得分差异不显著;后测条件下,实验组的专业心理求助意愿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前测条件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SCL90得分差...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研究综述
2.1 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内涵
2.1.1 健康素养
2.1.2 心理健康素养的定义
2.1.3 心理健康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区别
2.1.4 心理健康素养与心理健康素质的区别
2.2 心理健康素养的测量
2.2.1 情景案例测量
2.2.2 量表测量
2.2.3 国内编制的测量工具
2.3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现状
2.3.1 心理障碍的识别
2.3.2 专业性心理求助的观念
2.3.3 对心理疾病的态度
2.4 心理健康素养的干预
2.4.1 社区干预活动
2.4.2 心理健康急救干预
2.4.3 学校教育干预
2.4.4 基于移动终端的干预
2.4.5 动漫文化在干预中的应用
3 研究设计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步骤和方法
4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量表的改编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工具
4.2.3 统计方法
4.3 研究结果
4.3.1 人口学变量分析
4.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4.3.3 验证性因素分析
4.3.4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4.4 讨论
5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干预研究一
5.1 研究方法
5.1.1 研究设计
5.1.2 研究对象
5.1.3 研究工具
5.1.4 团队的带领者及其背景
5.2 研究的实施过程
5.3 研究结果
5.3.1 心理健康素养干预结果
5.3.2 专业心理求助意愿、心理健康水平、幸福感干预结果
5.4 讨论
6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干预研究二
6.1 研究方法
6.1.1 研究设计
6.1.2 研究对象
6.1.3 研究工具
6.2 研究的实施过程
6.3 研究结果
6.3.1 心理健康素养干预结果
6.3.2 专业心理求助意愿、心理健康水平、幸福感干预结果
6.4 讨论
7 总讨论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心理健康素养量表
附录二:网络教育干预方案
附录三:网络教育加间接接触干预方案
附录四:网络推文节选
致谢
本文编号:3677269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研究综述
2.1 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内涵
2.1.1 健康素养
2.1.2 心理健康素养的定义
2.1.3 心理健康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区别
2.1.4 心理健康素养与心理健康素质的区别
2.2 心理健康素养的测量
2.2.1 情景案例测量
2.2.2 量表测量
2.2.3 国内编制的测量工具
2.3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现状
2.3.1 心理障碍的识别
2.3.2 专业性心理求助的观念
2.3.3 对心理疾病的态度
2.4 心理健康素养的干预
2.4.1 社区干预活动
2.4.2 心理健康急救干预
2.4.3 学校教育干预
2.4.4 基于移动终端的干预
2.4.5 动漫文化在干预中的应用
3 研究设计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步骤和方法
4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量表的改编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工具
4.2.3 统计方法
4.3 研究结果
4.3.1 人口学变量分析
4.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4.3.3 验证性因素分析
4.3.4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4.4 讨论
5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干预研究一
5.1 研究方法
5.1.1 研究设计
5.1.2 研究对象
5.1.3 研究工具
5.1.4 团队的带领者及其背景
5.2 研究的实施过程
5.3 研究结果
5.3.1 心理健康素养干预结果
5.3.2 专业心理求助意愿、心理健康水平、幸福感干预结果
5.4 讨论
6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干预研究二
6.1 研究方法
6.1.1 研究设计
6.1.2 研究对象
6.1.3 研究工具
6.2 研究的实施过程
6.3 研究结果
6.3.1 心理健康素养干预结果
6.3.2 专业心理求助意愿、心理健康水平、幸福感干预结果
6.4 讨论
7 总讨论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心理健康素养量表
附录二:网络教育干预方案
附录三:网络教育加间接接触干预方案
附录四:网络推文节选
致谢
本文编号:3677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67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