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女子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00:12
本文关键词:晚清女子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晚清女子教育是伴随着西学东渐和社会巨大变革的产物,在中国封建专制统治风雨飘摇的19世纪末,中国传统女学所宣扬的男尊女卑和由此派生出来的种种腐朽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1840年第一所教会女子学校的创立,到1898年中国人自办的女子学堂的创立近半个世纪的思想转化过程中,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顽固派和清政府等一些政治团体,对女子教育的态度始终不统一,直到1907年,清政府正式将女子教育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从此,女子教育在近代教育史上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发展女子教育成为强国富民、相夫宜家和形成女性独立人格的必要条件,儿童的早期教育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观点,广设女子学堂成为发展女子教育的基础。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晚清女子教育的发展及其影响。一、在民族危机、西学东渐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下,女性的自觉意识与传统女子教育的矛盾,导致了女子教育问题的提出。二、晚清女子教育从传统教育向新式教育转型的原因在于教会女子教育的影响及中国知识界对女学的认识觉醒以及实践。三、近代女子教育制度的确立,是女性取得平等教育权的关键,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女学章程,为以后女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四、晚清女子教育的曲折道路,经费、师资的不足严重影响着教育制度的执行,直接影响着女学的地域分布。 晚清时期的女子教育,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观念转变的必然产物,近代女子教育不同于传统女学,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是传统女学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求所导致的。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女子教育带着种种历史的痕迹,蹒跚起步,逐渐发展起来,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先声号角。
【关键词】:晚清 传统女学 女子教育 中西女塾 经正女学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5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前言10-14
- 第1章 女学产生兴起的历史背景14-28
- 1.近代女子教育兴起的历史动因14-17
- 1.1 民族危机背景下的社会变革14-15
- 1.2 西学东渐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冲击15-16
- 1.3 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对女子教育的影响16-17
- 2.近代女子教育兴起的现实需要17-19
- 2.1 晚清经济的变动对女性职业人才的需求17-18
- 2.2 教育模式的改变及其对女学的影响18-19
- 3.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子教育问题的提出19-28
- 3.1 传统女子教育与新教育的矛盾19-21
- 3.2 西方思潮对社会风俗的冲击21-23
- 3.3 社会舆论与女性刊物的创立23-28
- 第2章 从传统女子教育向新式女子教育的转型28-62
- 1.教会女子教育的发轫28-39
- 1.1 传教士视野中的中国女学问题28-30
- 1.2 教会女子教育的登陆30-34
- 1.2.1 教会女学的萌芽阶段(1840年——1860年)30-31
- 1.2.2 教会女学的发展阶段(1870年——1907年)31-32
- 1.2.3 教会女学的成熟和改革期(1908年——1919年)32-34
- 1.3 中西女塾个案研究34-39
- 1.3.1 中西女塾的创立34-35
- 1.3.2 中西女塾的教育教学活动35-38
- 1.3.3 简单的分析与评价38-39
- 2.近代女子留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39-46
- 2.1 早期女子出国留学的萌芽39-40
- 2.2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对女子留学的推动40-43
- 2.3 女子留学教育的影响43-46
- 2.3.1 培养杰出的女性人才43-44
- 2.3.2 对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贡献44-46
- 3.维新运动时期女子教育的拓展46-62
- 3.1 早期改良派的女子教育观46-48
- 3.1.1 广设女学,富国之计46-48
- 3.1.2 禁止女子缠足,寻求男女平等48
- 3.2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女子教育思想48-54
- 3.2.1 康有为的女子教育思想49-51
- 3.2.2 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51-54
- 3.3 国人兴办女子教育的开始54-58
- 3.3.1 女学堂的数量及分布54-57
- 3.3.2 女学堂遭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压制57-58
- 4.经正女学个案研究58-62
- 4.1 经正女学的创立58-59
- 4.2 教育教学活动59-61
- 4.3 简单的分析与评价61-62
- 第3章 近代女子教育制度的建立62-81
- 1.创办女子教育的倡议和争论62-69
- 1.1 顽固派对女子教育的态度62-67
- 1.1.1 以德为本的封建女学体系62-64
- 1.1.2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女学观64-67
- 1.2. 改革派积极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67-69
- 1.2.1 自养、自知、自强的女学宗旨,倡导国民教育67-68
- 1.2.2 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的思想68
- 1.2.3 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女学风范68-69
- 2.女学章程的颁布69-77
- 2.1 清末"新学制"对女子教育的漠视69-70
- 2.2 《女子小学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出台70-75
- 2.3 女子教育制度化的意义75-77
- 3.晚清女子教育的发展77-81
- 3.1 晚清教育制度的变革对女子教育的推动77-78
- 3.2 不同类型女子学堂的设置78-81
- 第4章 晚清女子教育的历史反思81-90
- 1.女子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81-82
- 1.1 价值观念的变革81-82
- 1.2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82
- 2.中外交流的国际化潮流对女子教育的促进82-84
- 2.1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教育权的思辨82-83
- 2.2 女性思想解放对自由平权的呼唤83-84
- 3.女子教育制度化的意义84-90
- 3.1 女子教育制度的确立是女子教育良性发展的保障84-85
- 3.2 女子教育与女性社会角色的转换85-87
- 3.3 女子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87-88
- 3.4 晚清女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88-90
- 结语90-91
- 参考文献91-97
- 致谢9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佳佳;明清女子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晚清女子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98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