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黄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06:27

  本文关键词:黄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黄溥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爱国基督徒 研究


【摘要】: 黄溥是一位爱国基督徒教育家。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为了建立适合中国的教育理论体系,他远渡重洋,,先后两次留学美国,刻苦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论。学成归国后,又亲自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教育理论。 为了彻底纠正中国教育抄袭别国的弊端,他先后在各种教育杂志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积极倡导教育界同仁将外国的教育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他认为:只有适合中国的新教育,才能拯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才能让中国摆脱外国列强的欺凌与压榨;才能使中国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黄溥选择基督教教会学校作为实现自己教育救国梦想的平台,并且将自己的主要努力方向定在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中国的中等教育体系的目标上。因为他坚信:中等教育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脉;美国之所以发达,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世界上各国都无法比拟的、庞大而先进的中等教育体系,他们实施的是惠及全体适龄儿童的新式教育。 中国教育自古以来只有大学与小学之分,中等教育的发展较之别的发达国家,发展得相对较晚,等到教育界仁人志士认识到中等教育的重要性之后,为了急功近利,他们往往采取生吞活剥的方式照搬照套外国的教育模式,这无疑不利于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了建立适合中国的中等教育体系,黄溥先后三次自费去欧洲和日本考察中等教育,译介了许多先进的教育著作,并且在中学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远见卓识的教育理论,这些教育理论对现在的教育仍有借鉴作用。 黄溥对如何办理高等教育,同样有独特的见解,并且在办理华中入学教育学院的过程中,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三十多年办理教育学院的经历,使他具备了提出独特教育理论的条件与实力。我们可以借鉴他的成功经验,使教育学院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更大作用。
【关键词】:黄溥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爱国基督徒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0-092
【目录】:
  • 摘要10-11
  • Abstract11-14
  • 引言14-17
  • 一、黄溥的家世、受教育经历、宗教信仰与政治思想17-27
  • (一) 黄溥的家世17-18
  • (二) 黄溥的受教育的经历18-20
  • (三) 黄溥的宗教信仰20-22
  • (四) 黄溥的政治思想22-27
  • 二、黄溥的中等教育实践与思想27-45
  • (一) 黄溥的中等教育实践27-31
  • 1. 重视体育和音乐28
  • 2. 重视文理各学科教学,英语采用直接教学法28-29
  • 3. 改革历史课和地理课29-30
  • 4. 改宗教课为选修30
  • 5. 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30-31
  • (二) 黄溥的中等教育思想31-45
  • 1. 献身中等教育,为整个国民教育奠基31-32
  • 2. 独创的“七部课程”理论32-36
  • 3. 中国人必须掌握教育的领导权和独立的决策权36-37
  • 4. 中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品德37-39
  • 5. 中学行政民主化39-40
  • 6. 合理分配教学工作量,稳定教师队伍40-43
  • 7. 严格管理,重质不重量43-44
  • 8. 保持教会中学的特征和影响44-45
  • 三、黄溥的高等教育实践与思想45-69
  • (一) 黄溥的高等教育实践45-53
  • 1. 课程设置46-50
  • 2. 培养模式50
  • 3. 学生管理50-51
  • 4. 教育行政51
  • 5. 办学规模51-52
  • 6. 动荡艰苦中的应对52-53
  • (二) 黄溥的高等教育思想53-69
  • 1. 教育学院的两重目的53-54
  • 2. 以基督教高等院校为平台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54-56
  • 3. 基督教大学与基督教中学应紧密衔接56-60
  • 4. 克服困难,加强管理,促使基督教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60-65
  • 5. 调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65-66
  • 6. 乡村教育的三个基本信条66-69
  • 四、黄溥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启示与评价69-76
  • (一) 黄溥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启示69-72
  • 1. 建立国民教育的稳固基础69-70
  • 2. 教育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自动力70-71
  • 3.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密切合作,协同发展71
  • 4. 教育学院肩负研究中国教育的重责71-72
  • (二) 评价72-76
  • 1. 教育救国,力当中等教育理论体系的推动者及实践者72-73
  • 2. 献身基督教教育,成为华中大学教育学院发展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73
  • 3. 虔诚的基督徒教育家,试图创建基督教大学和中学之间良好的关系,使其成为一体73-74
  • 4. 强烈的爱国信念,铸造出坚韧不跋的学者74
  • 5. 爱国的基督徒教育家与实践家74-76
  • 参考资料76-81
  • 后记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朗,项建英;近代教会大学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永广;沟通基督教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桥梁[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20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20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3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