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及其特色

发布时间:2017-07-05 07:09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及其特色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教育 新加坡教育 教材 中小学 公民 课程标准 课程规划 小学生 大主题 教学内容


【摘要】:正1999年,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声明,为了顺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学校德育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必须作适当的修订,以确保学生的品格稳定、健全地发展,同时使他们热爱国家,对国家作出承诺。自2000年起,新加坡对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进行了修订,并于2003年启用新的教材。研究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及其特点,将会对我国推进德育改革有所启示。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道德教育 新加坡教育 教材 中小学 公民 课程标准 课程规划 小学生 大主题 教学内容
【分类号】:G533.9
【正文快照】: 1999年,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声明,为了顺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学校德育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必须作适当的修订,以确保学生的品格稳定、健全地发展,同时使他们热爱国家,,对国家作出承诺。自2000年起,新加坡对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进行了修订,并于20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少华;新加坡对印尼的外交政策[J];当代亚太;2001年05期

2 卢正涛;新加坡领导人的国家至上观[J];当代亚太;2003年09期

3 卢光盛;新加坡的多元民族政策[J];东南亚纵横;1998年03期

4 廖丹;试析新加坡宪法的特点[J];东南亚纵横;2004年05期

5 黄锐波,吕元礼;新加坡“托管式民主”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4年06期

6 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维持执政合法性机制探析[J];东南亚;2004年03期

7 陈佩华;新加坡道德重建运动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4年04期

8 王学风;新加坡高校德育评介[J];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06期

9 李路曲;文化与民主:“亚洲式民主”的再探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孙景峰;试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与巩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作成;马来西亚与东盟:外交政策与地区主义[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建德;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4 韦红;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光富;国外领导人才培训模式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韩鹏;老年人口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虎;国家利益与媒体国际报道[D];暨南大学;2007年

8 廖小健;战后马来西亚族群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颜春龙;海外华文传媒与华人文化认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卢正涛;新加坡威权政治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健;论东盟的新安全观与实践[D];暨南大学;2001年

2 张海川;中西方家庭养老比较与构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邵兵;领导人的“危机意识”与国家的政治安全实践[D];暨南大学;2005年

4 章长城;农村自保障研究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粟欣泉;大众传播的道德制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承云;新加坡青少年公民教育的研究和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覃敏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方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8 罗阳;困境与出路:非竞争性政党制度下的民主政治建设[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静;冷战后东盟对欧盟战略[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张大利;李光耀执政时期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颂文;日本、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文化特点[J];中小学管理;1996年04期

2 冯龙良;亚丽;;思想道德教育的健全与完善[J];价值工程;2011年21期

3 唐科莉;;新加坡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J];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11期

4 王贺;;论孔子德育思想的践行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1年24期

5 郭颖;;从知识人到幸福人——对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检视[J];现代教育论丛;2011年03期

6 刘亭亭;;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核心——“心灵教育”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周静;;家庭德育中的“榜样”效用及存在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张夫伟;;道德教育:自由选择与价值引导的二重变奏[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徐冬青;;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重建的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4期

10 高进;;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对我国德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余玉花;;论道德教育的现代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齐学红;;道德教育的文化人类学视野[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蕊;;诺丁斯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张华;;学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余志祥;;孔子、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吴元训;;德谟克利特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韩伟;常家树;;校园德育人性化教育的和谐需求[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树伟;道德教育别玩“花脸”[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曾晓桃 袁国基 杨健君;洞口道德教育甘霖滋润10万青少年[N];湖南日报;2009年

3 周艳;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李淑贞;浅说道德教育[N];平顶山日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最困惑的是道德教育[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本报记者 宋黔云;走近新加坡教育[N];贵州日报;2011年

7 王丽英;中日道德教育的异同[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柳艳芳 通讯员 赵士辉;如何造就心灵美好的未来一代[N];天津教育报;2009年

9 通讯员 戴兴海邋记者 双生;南京与新加坡教育“深度结亲”[N];南京日报;2007年

10 乐山外国语学校 杨伟;新加坡教育见闻[N];乐山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陈瑞生;学校精神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崔欣

本文编号:520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20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1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