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网络素养教育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15:23
本文关键词:中专生网络素养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学生群体是接受互联网最快、受其影响最深的特殊群体。网络对于拓宽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智慧、增进彼此之间的交往都是很有益处的。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使用不当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是目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研究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现阶段,我国的网络素养教育尚未全面展开的情况下,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从理论上讲,这一研究有助于探讨新的时代条件下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规律性,丰富网络素养教育的研究,进而从一个方面丰富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从实践方面来说,针对学生网民的各种网络行为,如何加强其网络素养,这一课题的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也增强了对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网络与社会、网上与网下的关系,认清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扎实推进学生网络规范行为也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以形成在学习中提高网络素养、以网络素养的提高来促进学习的二者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论文阐述了网络素养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并在对众多理论研究成果的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从网络素养教育的目标出发,把网络素养分为网络技能素养、网络信息素养、网络道德素养和网络认知素养四部分,并对这四大部分及其关系做了详尽的阐述。这是本论文的一个创新点。 在提出的网络素养定义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对网络的客观使用情况和学生的网络素养情况做了网络素养水平测试的前期调查,并对中专生网络素养现状做了分析和总结。调查显示,学生们对网络的态度是正面的、积极的、肯定的,并且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自己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对获得的信息不能进行很好的鉴别,思想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等等。因此,他们非常需要提高网络素养水平,同时也有较高的学习动机。 对于有互联网使用经验的学生来说,以往“学习”的概念是狭隘的,也是落后的。学会学习的含义是:在互联网这个课堂里,学生没有统一的课本,没有固定的教师,有的却是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机会。因此我们选用了“主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了“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个别学习的教学方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而后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情况作了进一步的调查,从网络信息获取、评估以及在网上保护自己安全等方面进行评估,证明这些方面确实能够达到基本要求。并对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情况做了访谈。 本文最后对我国进一步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中专生 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选题的提出9-11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11-14
- 1.3 本文的思路14-16
- 第二章 网络素养的含义16-19
- 2.1 网络技能素养16
- 2.2 网络信息素养16-17
- 2.3 网络道德素养17-18
- 2.4 网络认知素养18-19
- 第三章 中专生的网络接触行为分析19-30
- 3.1 被试基本信息19-20
- 3.2 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情况调查20-29
- 3.3 评价29-30
- 第四章 中专生网络素养教育实践的开展30-42
- 4.1 教学流程30-31
- 4.2 教学内容的选择31-32
- 4.3 教学方法的选择32-34
- 4.4 教学实践的开展34-36
- 4.5 教学案例36-41
- 4.6 评价方式41-42
- 第五章 实践结果讨论和分析42-49
- 5.1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42-46
- 5.2 结果讨论46-49
- 第六章 中专生网络素养教育未来展望49-51
- 6.1 经验总结49
- 6.2 问题归纳49
- 6.3 网络素养教育有关建议49-51
- 附录151-54
- 附录254-56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8-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522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22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