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论追求本色的学校德育

发布时间:2017-07-08 10:02

  本文关键词:论追求本色的学校德育


  更多相关文章: 德育 学校德育 德育本色


【摘要】: 德育一直是中国教育中的尴尬领域,学校德育的总体低效和无序是众所周知的。而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化及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又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必须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我国中小学德育发展现状,正视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努力克服现存的德育弊端,才能真正走向富有实效的德育创新。 笔者从教十六载,一直战斗在基础教育前沿一线,教书之余一直兼任着与学校德育密切相关的工作岗位:六年的班主任、两年团委书记、六年政教主任,至今担任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十六年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摸索,深明德育之重,深感德育之难,但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赋予教育的特殊使命和教师的神圣职责从未阻挡笔者努力探寻德育之路的步伐。 如何结合时代精神,走出德育的误区,摆脱德育的困境,探索一条更具实效的德育改革和创新之路,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可以借鉴的德育理论和实践对策是本研究之价值所在。 本文主要分四部分阐述:第一部分从中外德育理论发展及当代学校德育的本质去追溯德育的本色特征:提出德育作为一种价值引导,其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个人道德的自主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自主建构,它反对任何形式的道德灌输。德育应该是主体发展的德育,是生活的德育而非知性德育。;第二部分从实践层面系统地论述、反观和审视学校德育的低效现状;第三部分深层探究德育低效的症结所在。通过透析当前学校德育面临困境的致因,笔者认为,学校德育脱离了本色是德育难为的最根本原因;第四部分从总结学校成功的德育实践案例去探索回归本色的德育新路。笔者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校德育要摆脱困境,取得实效的对策关键在于德育要回归教育目的、要回归学校工作的中心、要回归教育规律、要回归主体、要回归生活、要回归教师的言传身教、要回归校本。 本研究创新之处有三:其一是结合实践比较系统地反思了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并深层挖掘问题的根源;其二是以行动探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德育改革创新的实践案例;其三是为促进基础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转变德育观念,创新德育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本文所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因笔者水平的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导师、专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德育 学校德育 德育本色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1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英文摘要4-8
  • 一、引言8-12
  • ㈠问题的提出8-9
  • ㈡国内外学校德育发展的回眸与展望9-10
  • ㈢研究的内容及方法10
  • ㈣核心概念的阐释和界定10-12
  • 二、德育的本质12-17
  • ㈠古代外国德育思想及当代西方德育理论的德育本质溯源12-14
  • ㈡马克思德育发生观对德育本质的阐述14
  • ㈢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对德育本质的论述14-15
  • ㈣现代学校德育的本质特性15-17
  • 三、我国当代学校德育的现状和问题17-21
  • ㈠当代学校德育的知性化倾向17-18
  • ㈡当前学校德育的多重矛盾18-21
  • 四、探因21-26
  • ㈠德育定位出现偏差21-22
  • ㈡德育目标“高大全”22-23
  • ㈢德育主体错位23-24
  • ㈣德育载体失却24
  • ㈤德育方式简陋24-25
  • ㈥德育内容空泛25
  • ㈦德育评价扭曲25
  • ㈧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25-26
  • 五、实践与对策26-51
  • ㈠德育要回归教育目的26-27
  • ㈡德育要回归学校工作的中心27-28
  • ㈢德育要回归教育规律28-29
  • ㈣德育要回归主体29-35
  • ㈤德育要回归生活35-39
  • ㈥德育要回归教师的言传身教39-42
  • ㈦德育要回归校本42-51
  • 结束语51-52
  • 注释52-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57-62
  • 后记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桂生;也议“美德可教吗”[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2 成双凤,韩景云;走出知识德育的误区[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3 陈言贵;德育“无痕”——走向生活化的德育[J];滁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4 刘长贵;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当代价值[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石玉;;杜威的道德教育观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教学研究;2006年02期

6 陈汉来;中西方学校主体性道德教育比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7 陈桂生;略论杜威关于"学校道德"的见解——《教育中的道德原理》平议[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冯建军;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蒋一之;从注重“规范”到注重“发展”——当代德育改革的基本特点与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10 张玉茹;试论主体道德教育理念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6期



本文编号:534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34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1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