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体中心”与“系统方法”——兼评电化教育应该从“媒体中心”转向“系统方法”
本文关键词:论“媒体中心”与“系统方法”——兼评电化教育应该从“媒体中心”转向“系统方法”
【摘要】:“媒体中心”是指在各种媒体中,应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与应用为核心,它讲的是研究对象的问题;“系统方法”指的是教育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法论,强调在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各种媒体时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媒体中心”与“系统方法”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将现代教育媒体与系统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功能,实现教育最优化。电化教育应从“媒体中心”转向“系统方法”的观点是片面的。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 媒体中心 系统方法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在教育技术领域流行着这样的观点:电化教育是以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是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媒体中心是一种传统落后的观点,电化教育应该从“媒体中心”转向“系统方法”。下面笔者想从媒体中心论与系统方法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内涵入手,对该观点进行分析。一、媒体中心论与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陶立志;电化教育学派之说[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李文光,张文兰,何克抗;有关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3 祝智庭,孟琦;从美国博士学位论文元分析看教育技术研究趋向[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4 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体系——一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5 刘美凤;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构成研究(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6 李康;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应注意的四个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7 郭琴;;创新推广与电化教育的基本概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8 孔维宏,高瑞利;从领域到学科——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建兴;;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与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李任峰;田香勤;王三虎;;多媒体技术在动物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3 纪进;徐雄杰;刘建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4 李楠;张志刚;;浅谈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构建与实施[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段旭朝;多媒体CAI课件设计方法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张红霞;郑飞;文福安;刘建设;;我国网络教育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晏青青;王全彪;王燕;;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探究——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优秀博士论文的元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8 陈冠君,徐如;引入多媒体技术克服残听学生言语颠倒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王秋颖;王乐为;刘玉玲;;多媒体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郭雪峰,张世禄;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数学教学难点[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王运武;;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王静;;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传媒与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5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7 唐清安;汪顶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罗江华;;田野工作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价值及其应用[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王云莉;李晓琳;;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整合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青;学习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姚红玉;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虚拟导师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馥毓;教育的效率测度与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俞树煜;西部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超;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黄林凯;探索中国电化教育之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侯雪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高中语文的剧本教学[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立华;俄罗斯留学生初级口语课堂情境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明丽;基于即时反馈的课堂学习策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宁贤;现代教育理论和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林水啸;中学化学教学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探索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伟川;优化教学设计,提高生物实验课教学质量[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梅龙宝;基于校园网络视频点播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莉;中学化学教学中媒体选择与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康;论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哲学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乔立恭;在进展中对电化教育再认识[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3 刘万年;高校教育技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4 蔡宪;是e-Education还是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5 李秉德;“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6 康庄;试论新世纪电化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1期
7 李康;从若干定义看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取向[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8 李克东;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9 桑新民;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10 桑新民;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下)——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2 张立新;张丽霞;;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1999年02期
3 南国农;;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电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4 朱广艳;;“教育技术昆明高峰论坛2009”论文征集正在进行[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10期
5 徐木子;;以史为鉴,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南国农先生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筹备会、“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课题中期研讨会”与“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会议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2期
6 杨会;陈琳;;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贡献力量研究——基于《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10年载文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7 徐木子;;以史为鉴,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8 晋一鸣;孔惠洁;;从中美学者对教育技术的定位观点看教育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6期
9 刘秀琴;邱百爽;赵蔚;;网络教育的研究方向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年03期
10 张小红;;信息化教育“应用导向”策略的实施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红彩;;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发展与演变——浅议学习资源中心的组建[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心;;教育技术学中的系统思想与辩证思想[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罗江华;;田野工作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价值及其应用[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关于我市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安康市社科联——全市组织系统2004年度调研成果论文集[C];2004年
5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潘克明;陈丽;董玉琦;韩锡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6 顾正明;;电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7 郑旭东;;教育技术哲学研究论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成立;;谈电化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王志俊;桓玉明;;试论博物馆电化教育的作用与地位[A];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第七届博物馆学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10 耿新锁;;论陶行知的电化教育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媒体中心电脑DIY解决方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2 记者 王昀加;打“地震牌”,贝卢斯科尼用心良苦[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七喜倡导中华美文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4 袁钦玲;做媒体中心和手机,七喜有何优势[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5 ;数码家电化的七喜媒体中心电脑[N];电脑报;2003年
6 肖冠丁;媒体中心走向灵活多变[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记者 刘蒸蒸;推进党员电教新发展[N];台州日报;2005年
8 沈建苗 编译;数字家庭上演三国大战[N];计算机世界;2007年
9 西部往事;数字掌控家庭[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10 四川 许睿;网络搜索利器——GoToLink媒体中心[N];电脑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姚红玉;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虚拟导师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腊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邵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彦栋;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构建探索[D];云南大学;2012年
4 潘洪媚;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广西高等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5 张婧;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梁娜;民国时期电化教育研究(1920-1949年)[D];西南大学;2011年
7 韩亮;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设置探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8 黄林凯;探索中国电化教育之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山;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D];云南大学;2011年
10 熊佳慧;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5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65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