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结构与教育结构错位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劳动力市场结构与教育结构错位的实证分析
【摘要】:从理论上讲经济结构的剧烈变迁会使结构性失业问题更加严峻,表现为劳动力素质无法跟上技术进步与结构升级的需要,出现高层次的的劳动力供给不足,而低素质的劳动力过剩。而我们运用某样本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手资料作实证分析,却发现相反的情况:表现为劳动力市场对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需求大于供给,而高学历的劳动者供过于求。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特殊性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高等教育的过度扩招和外资拉动的产业结构升级,使中国产业结构虚高度化所致。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结构 教育结构 产业结构虚高度化
【分类号】:G40-05;F241.2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技术进步,结构升级,加之制度变迁,中国的失业问题日益突显,表现在劳动力市场上既有来自于庞大的人口与国企隐性失业释放的总量失衡问题,又有来自市场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构性失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大安;;产业运行格局与就业结构变动[J];经济学家;2006年03期
2 潘士远;林毅夫;;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学家;2006年01期
3 李仲生;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J];人口与经济;2003年02期
4 陈仲常,金碧;中国失业阶段性转换特点及对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安;;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问题的灰色关联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2 闵捷;张安录;高魏;;江汉平原农地城市流转与经济发展阶段的耦合关系[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1期
3 郭军;刘瀑;王承宗;;就业发展型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撑背景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4 徐平华;;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J];桂海论丛;2007年01期
5 潘海岚;;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力就业关系研究——以云南为例[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文娟;调整广西产业结构与拓展就业渠道[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7 张建武,宋国庆,邓江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1期
8 邵学峰;赵阳;;论财政转型中我国农村教育支出的困境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6年08期
9 廖新平;;江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10 汪再非;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崔占峰;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马斌;基于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刘新宇;论中国低端部门就业与城市环境管理的冲突[D];复旦大学;2007年
4 宋丽敏;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城镇就业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5 闵捷;农地城市流转特征与时空规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刘泽双;基于和谐社会的城乡统筹就业的决策支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唐珂;国际需求与中国就业[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启生;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与社会主义就业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祥超;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配置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赵春雨;芜湖市产业结构演化与区域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曾宪梅;我国农业人口流动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杰;广东省的就业结构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其锋;浙江省产业—职业就业结构的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徐士锋;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关联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康元华;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8 李宁宁;黑龙江省农业土地利用分区及实施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9 何颖媛;中国技术进步的就业总量效应与就业结构效应[D];湖南大学;2006年
10 陈果;佛山市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毅夫,刘培林;自生能力和国企改革[J];经济研究;2001年09期
2 何大安;市场体制下的投资传导循环及其机理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3 郭继强;;中国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中民工劳动供给分析——兼论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佳宏;;我国劳动力市场演变下的教育结构调整研究[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2 张凤林;;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3 崔志明;;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是西部应对“入世”的战略选择[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绍福;以拓宽出路缓解就业压力[N];宁波日报;2008年
2 沈阳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沈阳社会科学院;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重要内容[N];沈阳日报;2006年
3 王金涛;“民工荒”显现三大结构严重失衡[N];经济参考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谢靓;拆大学改技校如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刘许川 周涛;广东民工荒是真是假?[N];经济观察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张守营;突破创业和就业的体制障碍[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通讯员 闻哲;社会急需“蓝领”技工[N];咸宁日报;2006年
8 袁磊 牟莉;“民工荒”背后是什么[N];深圳商报;2004年
9 廖庆凌 陈仕平;谁都希望有个坚固的“饭碗”[N];广西日报;2007年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刘奇葆;完善西部开发政策 推动西部更快发展[N];西部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纯;教育、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永球;论财政支出的就业效应[D];重庆大学;2006年
2 李敏;我国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郑程;教育—就业结构与就业—产业结构双联动:缓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新视角[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春梅;我国人力资源利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程世波;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背景下的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分析[D];长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65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6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