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从确定到不确定——传统知识教学的现代转向

发布时间:2017-08-29 19:12

  本文关键词:从确定到不确定——传统知识教学的现代转向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 不确定性 教学转向


【摘要】:知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传统知识教学在知识观、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只是面向确定性知识领域,存在着诸多局限性;现代知识教学要超越传统知识教学,就必须面对知识的不确定性,体现知识增长和生命成长的观点,实现从继承性教学向发展性教学、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转变。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知识 不确定性 教学转向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一、传统知识教学的优势和局限传统教学是建立在对知识的确定性的把握和传授上的。首先,从传统教学的课程内容设置上看,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就提出要培养哲学家和天才的教育目标,认为音乐、体育、算术、几何、天文、逻辑和辩论是培养一个人智慧、力量和爱美向善等素质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华;教学模式的流变——一种基于知识观的解释[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王荣江;知识论思维方式的希腊源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叶光华;董亚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法与构建[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4 常蕤,马志凌,佘少华;课程走向自组织——后现代课程理论之复杂性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郑晓齐,张豫;柔性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实现途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李文辉;;构建和谐环境: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7 毕超;地理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的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9 范兆雄;论美国课程研究方法的主流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10 陈洪捷;;论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淼;;工业设计课程模块化模式教学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9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10 陈琢;混沌在小信号测量与系统参数估计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昭;《史记》士形象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铭;唐宋之际“四书”的升格运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柯闻秀;高校课程国际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6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萍萍;1800~1930年德国物理学发展的定量分析及其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毛果平;基于复杂性分析的虚拟企业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10 柳志红;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全;;教师教育理念中关于知识体系的应用与完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李子运;;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形态[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李殿森;靳玉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条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4 张雪冬;;教学的生成之域[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3期

5 张晖;;复杂视野下的教育本质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张晖;;复杂思维视野中的校本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7 赵庆;;寻觅教育的“阿基米德支点”[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8 邵仲庆;;试论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在教育领域内的体现[J];学理论;2011年21期

9 韩秉锐;;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的几点原因[J];教育导刊;2001年24期

10 李如密;王冬黎;;课堂教学等待艺术探微[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巍;江勇;;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结构及其特点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克依木;阿丽达;木尼拉;吐尔逊布比;古丽白克热木;热合木江;;评价教师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康桂君;;做心理健康卫士[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马晓强;丁小浩;;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段太勇;任建华;;论现代学校产权制度[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陈庭来;任建华;;学校效能的交易成本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高燕;;现代性的后果及其教育反思[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席仲恩;;经典信度理论、概化理论及不确定度理论[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刘惠瑾;;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赵丹;安海燕;;学生的自我妨碍行为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张梅玲;如何处理课堂教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 焦天民邋王培峰;教学:和谐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安娜;用量子思维认识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将“灾难逃生课”列为“必修课”[N];人民日报;2008年

5 于伟;现代社会不重视理性教育,,是不可想象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春桥;利用动漫教育资源要克服三大误区[N];光明日报;2008年

7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黄美蓉;隐性缺勤的博弈与心理契约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谢琼;中山“草根”志愿者湘西助学[N];中山日报;2008年

9 河南南阳农业学校 李建波;文化管理应对隐性缺勤[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副校长 朱志军;公开课拒绝“彩排”[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永;西方教育学知识形态演进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田起宏;文化、教育、经济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6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唐荣德;学生学习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朝东;论教育启蒙与公民人格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静;论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玉杰;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少年道德的不确定性及教育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曹树真;论教育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叶忠;试论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旭华;高教投资双主体管理中的协调博弈心理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宇辉;基于因素空间的学科分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米璐;维汉教师职业价值观的文化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吴东方;教育学知识转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鑫;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下的我国家庭教育支出动机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10 张帆;知识转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变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54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754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d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