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关键词: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有序安排和组织,对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都至关重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构成要素及与教学计划之间的关系,然后就制(修)订教学计划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作了论述。
【作者单位】: 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系
【关键词】: 教学计划 人才培养模式 以人为本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一、教学计划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对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来说,能否培养出合格的适应新时期需要的本科人才,取决于相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构筑状况。这就要对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作一梳理。目前,国内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亚萍,金佩华;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诗礼;;刍议农村职业教育中的现代教育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3期
2 王爱民;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刘智运,胡德海;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4 刘春惠;大学的产品是什么?[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史秋衡;构建高教管理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潘懋元高教管理思想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6 陈淑英;陈静青;;浅析体育俱乐部在新世纪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7 刘春花,周月朗;论导学与导研相结合的大学教学目标取向[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王勇;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初探[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9 王征;;略论高校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10 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200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立新;王雅林;林涛;;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理释义及其调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温海燕;陈平水;;高等教育经济学逻辑起点探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刘岚;;对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的一些思考[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3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7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9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红;大学办高职问题探讨[D];汕头大学;2001年
2 杨树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兼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与苏州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熊青玲;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标准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瑞;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黄国琼;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7 金鑫;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彭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学历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9 刘全;一个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卢进元;论发展湖北的职业教育[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文汉;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4期
2 杨杏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及其最优化[J];教育与现代化;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展画;;从“建筑学”走向“生物学”: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转型升级”[J];浙江教育科学;2011年03期
2 熊少东;;呵护脆弱心灵 走向灿烂明天[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3 李慧;;浅谈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当中的创业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2期
4 李延保;面向21世纪专业教学计划修订的思考[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年01期
5 蒋川;;外教教学优势和不足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8期
6 顾明远;;个性化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10期
7 符蕴芳;徐军;;地方高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14期
8 刘丽;;人文素养教育的时代意义[J];教育;2011年23期
9 沈卫东;;感悟“没有人被放弃”[J];上海教育;2011年14期
10 董金虎;;教学中课程的难与易[J];才智;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志生;时锦雯;;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2 陈怀琛;;课程矩阵——论证教学计划的有效工具[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3 杨翠蓉;吴庆麟;;教育心理学教师教学过程中知识应用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史根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孙红;董克柱;;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内容的优化调整[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6 何晓夏;;继承和发扬“学做人”的传统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徐成志;查仲春;;远程教学环境的发展方向……“网上教室”[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何际平;;教育创新必须兼顾教与学两个方面[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9 王建军;;在学校改革中探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丛建伟;;CPT应激理论视阈下的大学生择业心理应激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正元;“修学游”纳入教学计划是否可行[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赵晖;坚持教育家办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N];无锡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雪梅 郭铭华;刘永坦委员建议 人才培养模式重在创新[N];黑龙江日报;2011年
4 兴山一中 董长茂;开学做好三件事[N];三峡日报;2006年
5 曹志恒;逃生知识进学校教学计划[N];西部时报;2008年
6 肖铮邋龙超凡;福建开展防震减灾示范校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林霞;学校提前放假 只为防控甲流?[N];山西日报;2009年
8 赵致琢;对计算机教改工作的思考[N];计算机世界;2000年
9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涂文涛;教育,为社会全面进步服务[N];四川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吴利红;“性健康教育课本”走进小学课堂[N];黑龙江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翠蓉;小学数学专家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熊建辉;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春艳;教育技术学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梅;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陈义兵;有效课堂教学的时间视角与技术支持[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超;新课改视野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毅;河南省M学校发展战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付玉红;俄罗斯普通教育督导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石少岩;俄罗斯普通教育国家标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高玉洁;俄罗斯《普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兴儒;学分制下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吕丽蓉;香港普通话教师专业能力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24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2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