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游离与回归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游离与回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游离与回归
◆孙宽宁徐继存焦炜
[摘要]我国十余年的基础教育新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仍然存在一些 问题, 尤其是实践过程中方法与目标背离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 乏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正确认识。 课堂教学的本质在理论层面上是以促进学生发展 为目的的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活动。在实践层面上,它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 目的的
教学活动, 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学 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为标准而合理利用教学手段和策略的教学活动。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育人,应回归目标明确、方法高效、过程简洁、感觉自然 的课堂教学本真状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本质 我国十余年来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给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变化。 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内容, 再到教学方式方法,全新的课堂教学样态超越了传统的 知识课堂、教科书至上和教师权威,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 法的多样、 教学设计的精致和课堂气氛的活跃。这些新理念和做法在部分教师的 课堂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对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 作用。但是,同样的做法在更多的课堂教学中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出 现了师生负担加重, 学生成绩下降的现象。美好的改革初衷却不能得出满意的实 践效果,我们不能不深刻反思,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一、课堂教学改革:游离于本质之外
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应该是围绕本质, 从目标到方法的连续一致的改进。 然而,在新课改以来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略本质、只重表面 的现象, 实践的目标与方法脱节。 这种脱节甚至随着改革的深入愈演愈烈。 例如, 新课改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尊重学生差异、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学 生创新、 让学生体验成功等理念与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渐演化为猖獗的形 式主义,课堂教学中充斥着“满堂问” “满堂动” “满堂放” “满堂夸”以及“虚 假的自主”“虚假的合作”“虚假的探究”“虚假的渗透”等现象。[1]这种改革
实践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游离, 不仅导致虚假的形式主义,而且直接造成改革实践 中的目标与方法背道而驰。 (一)“大而全”与零散低效 21 世纪以来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是从理 念开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所有环节和要素在内的整体改革。正因为此,自课改 以来,专家、学者、包括一线教师等纷纷为课堂教学改革献言献策,各种先进的 理念、模式、策略、做法等层出不穷。先进的、好的就应采纳,于是课堂教学改 革开始了一股脑的兼收并蓄:在课堂教学目标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每节课中面面俱到;在教学内容方面,除了原有的 教科书上的知识外, 要兼顾与整合横向跨学科的知识,还要与当前的社会生活或 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重知识,同时要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于是,课堂教 学材料除了传统的课本外, 又增加了各种形式和版本的导学案、 预习案、 练习案、 [2] 拓展阅读本等;在教学方式方面,科学探究成为主流教学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 的科学探究,相应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展示成为课堂常见活动;而 为了方便以上活动的开展, 很多课堂中的桌椅摆放已经从秧田式变为马蹄式、圆 桌式、相对式等,原有的一面墙有黑板已经演化为前后两面,甚至三面黑板墙, 幻灯、 投影、 多媒体、 网络等先进技术设备也尽其所能地充分利用; 在评价方面, 充分体现多元化,学生课上回答问题后,教师当时进行量化计分,学生发言后, 会有学生评论员进行点评, 课上表现分、 课下作业分、 个人学习分、 小组合作分, 评价随时进行,无处不在。这些方方面面的内容和方式齐聚课堂,在使课堂教学 博采众长的同时, 也使师生的时间和精力被不断零散分割,他们在课堂上忙于完 成教学流程中的各项繁琐活动, 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聚焦,师生很难真正全身心投 入到纯粹的教与学中去, 课堂教学无法形成一个整体高效的系统,于是精心设计 的“大而全”的课堂教学带来的是零散低效的结果。 (二)“丰富多样”与单调乏味 自新课改以来, 从地区、 学校到教师都在追求不断创新, 力争有自己的个性、 风格成为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 一些学校和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 自身的实际条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 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山东潍坊昌乐二中的 “271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等等。这些学校的课改特色明显,成效显著,也因 此受到课改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全国各地中小学的竞相学习与模仿。 在课堂教学改 革初期,适度模仿是一种有价值的、必要的发展手段。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 模仿者越来越多,突出个性特色越来越难。为了体现特色,各学校比较普遍的做 法是对已有的课堂教学改革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和排序, 形成所谓的自己的课堂教 学改革模式,尤其在名称上下足工夫,力争别出心裁,出新求异。同时,为了不
遗漏先进的改革做法,很多模式突出体现了兼容并包的特点。于是,出现了这样 的现象: 全国各地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在名称上各不相同, 数量上不胜枚举, 在形式上丰富多样,但考察实践发现,即使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文化存在 较大差异的学校,其课堂教学改革也有太多相似和雷同。这种情况意味着,各地 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有特色的并不多,在丰富多样的表面之下,不过是 换一种形式的单调而已。甚至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特色也是“一刀切”的整齐划 一。例如,一些学校为了实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的,明确要求所有教师在课堂 上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 20 分钟,所有班级的学生课桌椅都打破原来的秧田式摆 放。再如,一些地区和学校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时,把教师是否应用现代信息 技术(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课堂上提问学生的人次、学生主动发言的多少、 有没有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 预定的教学步骤和环节是否全面完整等 作为评价每一节课的硬性指标。本来,强调课堂教学方法、策略、模式的灵活多 样,无论是从学理上讲,还是从实践中看,都应该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当前的 课堂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表面多样,本质单一;单个模式内部丰富,模式之 间创新不足,可谓是“丰富多样”的单调。这就如一年的四季,如果总是万物萧 杀自然让人感觉单调, 但换作总是花团锦簇也不免让人乏味, 难以满足万物所需, 恰恰春夏秋冬的风景变换,各自尽显独特新颖。 (三)“厉行改革”与背离初衷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制订之初, 改革的缘由和目的都是经过专家论证的, 也是以法定文本的形式正式颁布实施的,所以,改革的目的不可谓不清楚明了。 然而, 文件中的笼统目的要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必须经过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化和 具体化的过程。 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在不同管理者和实施者对改革目的的解读 并行为化的过程中,改革目的被不同程度地误读、曲解、表面化和形式化。笔者 与中小学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谈及为什么进行改革, 他们极少提及自己对教学的认 识和理解, 也很少分析学生发展的需要,他们普遍谈到的改革依据是专家的建议 和各级管理部门的制度和要求。可见,中小学实践中无处不在的改革,,并不是一 线教育实践者的改革,他们是为了外在的改革要求而进行的改革,对他们而言, “改革”就是改革的目的,并且是带有强制性的。现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实施的 领导微服私访、 突击检查、 推门听课等等, 充分反映了改革的强制性特点。 然而, “强制性的东西用得越多, 变革看起来就更多表面化的东西和偏离教学的真正目 [3]32 标” 。当教师把一节本来简洁纯粹的课按照专家的改革意图通过各种额外的 内容、方法使之变得“丰富多彩”,以至于师生在课堂上按程序忙碌却没有时间 思考时; 当教育管理人员一面宣扬着鼓励个性特色,一面又用划一的标准去评价 学校和教师时,我们不可否认他们在厉行改革,但却不能不思考:他们的改革是 为了什么呢?因为是为改革而改革, 这些新颖的方式方法就如漫画书中气泡框里 的话一样,是别人的注解,而非教师基于其真实课堂教学需要的表达,这些策略
就像圣诞树上的美丽饰物,只是金玉其外,并不关乎课堂教学的实际目的、问题 与需要。 以上三类现象,从表面上看,顺应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新理念,展现了 课堂教学实践中采取的诸多新举措, 从整体上反映了改革的轰轰烈烈和直接成果。 但当我们从课堂教学本质的立场透视这些现象时,则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原本可以简单、明晰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繁琐复杂,坐在这样的课堂里, 不仅临时观课的人员目不暇接, 找不准重点和核心,就连亲自设计方案的教师和 一直参与其中的学生往往也迷失了方向。而且,受体制和惯习的影响,很多教师 和学生已经缺失了主动寻求方向的意识,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行动,教师则按照 学校和各级管理人员及教研人员的指挥而行动,学生和教师亲力亲为去做,却很 少在做的过程中思考做的价值与意义。于是,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体力的实 践活动,能深达人心、让人审思的并不多,大都是表面的形式。长此以往,不仅 课堂教学改革难以深入,实际成效不高,更重要的,身在其中的教师和学生逐渐 被改革的表象所异化,为合作而合作、为讨论而讨论、为表明先进而采用技术、 为迎接检查而全员演出??总之,忘记了课程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改革的目的是 什么,只是为改革而改革,师生成为改革的工具,他们的主体性正在逐渐丧失。 课堂教学改革, 从逐渐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到师生逐渐被复杂 的表面形式所羁绊和拖累,再到师生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逐渐被异化为工具, 蜿蜒崎岖, 课堂教学改革在一些方面已经逐渐背离了最初的目标。综观我国基础 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正确认识。
二、课堂教学本质的再追问
关于课堂教学,焦点在于教学,在我国的相关研究中,往往把课堂教学与教 学等同起来, 在使用时作为含义相同的两个词而相互混用或替代。所以要明确课 堂教学的本质,主要在于明晰教学的本质。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 教学本质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提出了诸如特殊认识说、认识发展说、传递说等十 多种教学本质观。[4]这些观点为人们观察教学提供了不同的视角,这对于更合理 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规律和机制是有启发和帮助的。在实践层面,一线教师对教学 本质的认识相对简单,主要是从经验出发,笼统模糊地看待教学。这种理论的多 元化和实践的虚无化给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造成了很大障碍。一方面,理论研究 者从不同的教学本质观出发, 给实践中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建议和要求; 另一方面, 缺少明确教学本质立场的一线教师难以在纷繁复杂的建议和要求中选择, 一边求 全责备,使课堂教学越来越繁琐复杂,一边又总是难以兼顾、顾此失彼。笔者在 学校听课和与执教教师交流时, 每当听完教师的一节课后,教师往往会在课后交 流中忙着解释: 我这样设计教学是根据什么课改理念、借鉴了哪个学校的成功做 法, 尤其是受到什么条件的限制, 还有哪些先进做法没能在这次课堂教学中体现,
等等。 可以看出, 教师们把对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和自己上课的亮点主要放在教学 策略、 组织方式等外在形式上, 同时又经常在多种可以殊途同归的形式之间无从 取舍或游移不定。有句谚语说:对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而言,任何方向的风都 是逆风。一线教师的游移和忐忑,原因不在于他们课堂教学本身的优劣,而在于 心中没有自己认可与坚持的立场和标准,没有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自我把握。 虽然, 对这些不同的教学本质观,我们并没有办法拿出确凿的证据对其优劣 妄加评论, 但是, 几十年来的混乱状态却不能不让人怀疑这种抽象结论式的教学 本质观究竟有多大的实践指导意义。或者,在回答什么是教学本质之前,我们首 先应该考虑的是: 我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追问,究竟是追求课堂教学本质的普适 性,还是追求理解特定课堂教学的具体性?[4]相对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我国当下课堂教学改革更需要的是能够透视特定课堂教学内在特征的依据。 而且, “教学现象与教学本质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很可能二者就是一回事,只不过从 不同的视角给予它们的命名不同而已??我们可以把教学现象视为教学本质的 [5] 直观, 把教学本质视为教学现象的抽象” 。 正因为此, 我们对教学本质的表述, 也要不仅使教学研究者自己清楚,还要使教学实践者看得明白,能用到实处。 综合已有的研究,结合对教学实践的思考,笔者认为,教学的本质在理论层 面上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活动。在实践层面上, 它体现为以下核心教学现象: 一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明确目标的教学活动;二是 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三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学习活动;四是 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为标准而合理利用教学手段和策略的教学活动。 这一教学 本质观把焦点集中在学生的有效学习活动上, 同时强调了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共同 参与下进行的, 还揭示出教学应追求教学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相 比以往抽象结论式的教学本质观, 它提供了一个更真实具体地观察教学特性和规 律的基点与视角, 也能为实践中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提供更直接的依据。更重 要的是, 教师可以以此为标准, 去衡量和评判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众多专家学 者、 教研员和管理者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所给予的指导和评价的合理性与可用 性,从而走出盲目与忙乱的困境。
三、回归本质的课堂教学
明确课堂教学的本质, 就是要以此为根本立场。课堂教学改革要从表面形式 的改革回归到本质的改革,走到自然本真的发展道路上来,抓住根本,轻装高效 地前进。凸显本质的课堂教学有四个关键特征。 (一)明确的目标 厉行改革,是为了改掉现存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具有新的特点,并更加 合理完善。只有从实践出发,发现现实中的真正问题和不足,才能确定改革的真
正目标和方向,也才可能开展有效的改革。正如富兰(M.Fullan)所说:“只有 我们积极地寻求和面对那些实际上难以解决的真正问题, 我们才有可能对复杂的 [3]35 情况作出有效的反应。” 然而,就如上文列举的诸多改革措施和现象一样, 现实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点大多在课堂教学本身之外, 热衷于探讨时髦的教学 概念名词,尝试新颖的教学模式方法,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却忽略甚至忘 记了做这些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正因为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应始终抓住课堂 教学的根本,即育人活动。学生是否发展,是否全面高效地获得了发展,是衡量 课堂教学好坏的真正标准, 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所有的课堂教学改革 都不应该偏离甚至忽略这一点。 (二)高效的方法 一旦确定了课堂教学目标, 目标就成为选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目标 的确定使一项活动变成明智的活动, 这种明智通过对合理高效方法的选择得以体 现。 但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不少采用国家相关文件倡导的方法却不能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情况, 并由此引起很多教师、家长等担心改革会影响学生学 习和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教学活动把改革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混淆,并 进而模糊了课堂教学方法与目标的不同。 部分学校和教师把落实国家相关文件中 提倡的方法作为追求的目标,认为改变了方法,就落实了改革。殊不知,这些方 法的改变可以作为改革的目标之一,但却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目标,它们实质是 实现课堂教学育人目标的可供选择的方法和手段。当脱离了真正的育人目标,这 些方法根本没有价值或效益可谈。所以,课堂教学中真正高效的方法,是能有效 达成育人目标的方法。凸显本质的课堂教学,虽然要认真选择合理高效的方法, 但并不过于关注方法本身, 而是总能透过方法, 把关注点放在真正的教学目标上, 放在学生的发展上。正如于漪老师说的: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看课上得 如何漂亮,如何热闹,如何掌声雷动;而是要衡量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有无增 长,能力有无锻炼,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思想情操有无泛起涟漪乃至掀 起波涛,受到文本佳作‘感情的传染’。”[6]因此,课堂教学要返璞归真,追求 本真。这样才能保证有效,追求高效,避免负效。[7] (三)简洁的过程 不同的路把人引向不同的方向和结果。凸显本质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简 洁明了的,没有太多的迂回,也不需要过分的复杂。简洁的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在 两个主要方面。 首先, 剔除雕饰。 正如大家所熟悉的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一样, 我们从课堂教学的现实起点走到理想的状态或者结果处, 并不需要太多的迂回或 者修饰,直来直往是一种聪明,因为这就是捷径。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过 于细致雕琢和精心装饰会造成教学过程的繁琐并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如分散师 生对核心教学活动的注意力、 束缚师生的情境性发挥、沉迷于细枝末节而忽略根 本等等。由此,自然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抓住核心环节,充分展开和深化,而不是
环节繁杂却都只蜻蜓点水。其次,明确聚焦。一位教师可能心系学生多方面的发 展, 也掌握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东西可以在一节课 中达成或应用。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存在一种求全责备的倾向,从目标的设定 到方法的应用, 总要尽可能多样和全面, 否则就是片面的、 不够科学的??其实, 贪多嚼不烂,超出实际可行性的丰富全面,恰恰站在了科学的对立面,会直接导 致过程中的顾此失彼、混乱低效。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 面做到明确具体、针对性强,使教学过程简洁顺畅,这样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四)自然的感觉 完善的经验是物我两忘的。 杜威说: “任何纯熟而流畅进行的活动, 如溜冰、 谈话、听音乐、欣赏风景,都不会意识到一个人的方法和材料之间的划分。在聚 精会神的游戏和工作中,也有相同的现象。”[8]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交流互动的活 动,要让师生做到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或者沉浸在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师生 在教学活动中感觉要自然。 这种自然的感觉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的“一种积极的 行动、一种有效的介入、一种自我的充实”[9],它使人精神轻松、身心愉悦,既 能更好地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也有助于师生水平的更好发挥。所以,让人感觉 自然的教学往往也是高效的教学。要使课堂教学给人以自然的感觉,首先,要使 师生从心理上真正认同所设计的教学活动。 凡是违背当事人意志或意愿的强制活 动,都会给人不自然、不舒服的感觉,当事人也不愿意努力做好。其次,教学活 动的设计和安排要符合师生的身心活动规律。诸如教师讲课时的规范手势,或者 学生听课时双手背在身后的要求,如果不符合他们的习惯,就会给他们带来额外 的身体负担, 并要付出专门的精力才能做到,而这都会影响师生对核心教学活动 的投入程度。 课堂教学活动原本是很朴素、很真实、很自然,甚至是很简单、很明了的工 作。而随着社会和其自身的发展,课堂教学活动逐渐科学化、技术化、精细化、 复杂化。在这一过程中,诸多本来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的经验和成果,受多 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成为异化课堂教学的力量, 使课堂教学失去了自然本真的面貌。 英国社会学家鲍曼(Z.Bauman)曾描述社会生活中结果与意愿相反的现象:“当 人们在住所外筑起高墙,雇佣保镖,开着装甲车辆,随身携带棍棒手枪,学习格 斗术,社会生活便发生了极大变化。事实上,这些行为巩固了甚至有助于社会无 序的滋长,但这种无序感恰恰是这些行为试图预防的。”[1O]对于我国当前的课堂 教学改革实践,已经有研究者意识到了它与改革初衷的背离。对此,不论是改革 的研究者、管理者还是实践者,都应重新思考:我们的改革是为了什么,什么才 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所在? 其实,改革课堂教学就如化妆。一个人化妆,不是为了让人知道她化了妆, 而是为了让人看到她的美,她深知化妆只是手段,美才是目的,所以,她努力隐
藏化妆的痕迹,追求妆后的自然美丽。课堂教学改革就如爱美的人,改革只是手 段,育人才是目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为了让人看到我们在改革,而是为了让教 师教得更好, 学生学得更好, 让师生的生活和生命因为课堂教学而更加愉悦和充 实。为了这一目的,我们甚至不应该在课堂上强化改革,而是恰恰相反,要淡化 一切改革的手段与工具, 真正立足于课程教学的本质,让课堂教学改革走在自然 本真的路上。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游离与回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4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