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社会即学校”观的现实意义
本文关键词:陶行知“社会即学校”观的现实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 培养学生 成人教育 学校教育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 创新能力 学习方式 创造力
【摘要】:
【作者单位】: 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
【关键词】: 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 培养学生 成人教育 学校教育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 创新能力 学习方式 创造力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在国际课改大背景下,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其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正如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的:“因教育是一种永久事业,非目光远大不足以立百年之基;教育又是一种社会事业,非同情普遍,不足以收共济之效”。①他提出“社会即学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晓夏;教人求真,学做真人──陶行知的道德教育观[J];中小学管理;1995年02期
2 ;陶行知语录[J];生活教育;2011年12期
3 ;陶行知语录[J];生活教育;2011年14期
4 张圣华;;我们是否抛弃了陶行知[J];基础教育;2007年01期
5 王强;;学校主导下的“三结合”网络[J];教育;2011年18期
6 王冠;;陶行知的教育故事[J];课外生活;2011年12期
7 王丽;;1934年的素质教育[J];学习博览;2011年07期
8 胡晓风;;现代化:普及教育运动的目标——解读陶行知《生活教育现代化》[J];生活教育;2011年15期
9 许静;;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性[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10 王秋霞;李兴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启发[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剑峰;;陶行知特色学校理论与实践[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2 黄晓玲;;试论陶行知的课程资源开发思想和现实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屏;;学习陶行知 研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4 卓国卫;;试论陶行知先生的人格魅力——参加全国陶研骨干培训有感[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5 王雁华;杨耀坤;;春风吹绽课改花——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我们搞课改[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6 阮素芳;;借鉴陶行知思想 建构创新教育[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玉生;;要什么 学什么 教什么[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8 徐书业;;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陈志昂;;浅谈陶行知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10 宋瑞玲;;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振海;寻找“陶行知”[N];中国教师报;2011年
2 徐卫红;陶行知和他的“生活教育”理论[N];光明日报;2005年
3 马虹;试析陶行知“生活教育论”[N];贵州民族报;2006年
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 储朝晖;陶行知教育生涯中的细节与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河南陶研会名誉会长 王日新;学习陶行知的四种精神[N];光明日报;2000年
6 祝彦;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N];学习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翟晋玉;在“做”中“教”与“学”[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山东临朐城关街道北苑中学 谭德云邋山东临朐教研室 刘学军;为什么我们不能蹲下身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建;“糖发完了,谈话也结束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上海师范大学 俞可;把灵魂高高托起[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牛利华;“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省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娟;苏南乡村教育研究(1905-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治平;面向个体的教科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保强;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许新海;教育生活之危机与救赎[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庆东;对陶行知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比较及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刚;陶行知学校民主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长贵;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林永希;陶行知的教师教育思想与我国教师专业化[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秦瑜;陶行知文化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6 廖瑜;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四川大学;2006年
7 李恒川;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春喜;试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列;新课改背景下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丞;试论陶行知的学习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98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98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