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高校课程实践变革的核心要义——以课程项目化实践为例
本文关键词:“学”为中心:高校课程实践变革的核心要义——以课程项目化实践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学”为中心 高校课程实践 变革 课程项目化
【摘要】:在传统知识观式微、未来职业不可预测、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实践亟待变革。高校课程实践变革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以"学"为中心。"学"为中心不仅契合了终身教育理念,也是对时代语境中人的主体意识张扬的有效回应,更是高校课程改革效度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范式,项目化课程实践在以"学"为中心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实现了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的转变。要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关键取决于"教"的变革,需要在教学观念、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学”为中心 高校课程实践 变革 课程项目化
【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103204) 2013年度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从蓝本到行动:高校课程策略的实践逻辑研究”(CX2013B179) 2014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课程权力特征和合理配置研究——基于结构性就业难的分析”(XJK014CGD058)
【分类号】:G642.3
【正文快照】: 一、时代的呼唤:高校课程实践亟待变革首先,传统知识观的式微带来了传统课程观的危机,课程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传统知识的“确定性”、“普遍性”、“预成性”观念正不断式微,知识的“境遇性”、“相对性”、“个体性”则在不断凸显,传统知识观岌岌可危。这意味着传统知识本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邱德雄;姜新生;;现代教育的转向:主体间性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2 谢武纪;朱宝莉;;职业课程项目化改造和教师观念角色的转变——从新旧知识观比较的角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3 唐松林;魏珊;;聚焦生命:教师专业发展传统模型的反思与超越[J];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4 胡弼成;陈小伟;;对话—理解: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J];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5 谭顶良,周敏;学习方式的转变:热点冷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孔企平;论学习方式的转变[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小敏;;对话理论视野下学生课堂话语权的构建原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陈爱民;刘宁宁;;后现代课程观的审视与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金洁;;对外语教学的认识论思考——利奥·范·利尔《语言教学大纲中的互动:意识、自主和真实》评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强粲;;语文教材中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例析《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9 何李来;;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何李来;;STAD型合作学习:教育学课程教学新尝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陈辉;;浅谈艺术教育中的以人为本[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鲍金小;扎木苏;;“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6 申慧林;;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梁世翔;盛建龙;;基于“2+1”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课程结构[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施冰芸;;科技翻译课程范式构建——现代与后现代的融合与超越[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4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司雯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乡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燕萍;开放性课堂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吴晓燕;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新探[D];苏州大学;2010年
5 方斌;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生命型对话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宇伟;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7 金峗;国际学校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学校的影响与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8 倪琳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锋;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陈维铭;对话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美福;对日本现行教师教育制度的批判与超越──日本教师教育理论新成果[J];东疆学刊;1999年02期
2 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3期
3 宋建军;;对话,让教育实践智慧不再缄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4 谢安邦;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理论探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5 张祥兰;许放;;项目化课程改革中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研究[J];高教探索;2009年06期
6 陈菊;熊宜勤;;论对话教学的交往性特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裴淼;谭士驰;刘静;;教师教育变革的理念演进及其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8 唐松林;聂英栋;;用生命哲学照亮教师:教师是什么[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10 刘旭;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1015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015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