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16:2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网络道德 网络行为主体


【摘要】: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俨然成为其中最令人关注的一大群体。大学生作为新时期“中国梦”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网络社会的主力军,他们在享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时,其网络道德缺失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关系到网络社会的良好发展,因而,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文章试图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地对网络特点以及网络道德等相关含义进行阐释,同时,从正反两面阐述了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而分析出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以及主客观因素。文章将通过对笔者所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同时列举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相关典型案例,对其进行定量与定性地分析,从大学生自身、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等多方面入手,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具体原因,全面地为其网络道德教育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及实施方案:加强网络行为主体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构建以及社会应当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等建议。只有经过多方面的协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规范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言行。文章将以社会学、伦理学以及心理学等为指导,从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力图使其有所创新并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以期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道德 网络行为主体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目的10-11
  • 1.2 研究框架与研究意义11-13
  • 1.2.1 研究框架11
  • 1.2.2 研究意义11-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5-17
  • 1.4.1 研究方法15-16
  • 1.4.2 创新之处16-17
  • 2 网络与网络道德概述17-25
  • 2.1 网络17-20
  • 2.1.1 网络的起源与发展17-18
  • 2.1.2 网络的特点18-19
  • 2.1.3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19-20
  • 2.2 网络道德20-25
  • 2.2.1 网络道德的内涵20-21
  • 2.2.2 网络道德的特点21-22
  • 2.2.3 网络道德的本质22-23
  • 2.2.4 网络道德与非网络道德的关系23-25
  • 3 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及成因25-37
  • 3.1 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25-27
  • 3.1.1 网络道德观念紊乱25-26
  • 3.1.2 网络道德情感冷漠26-27
  • 3.1.3 网络道德行为缺失27
  • 3.2 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成因27-37
  • 3.2.1 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28-30
  • 3.2.2 网络道德教育缺失30-32
  • 3.2.3 社会环境的影响32-34
  • 3.2.4 网络自身特点34-37
  • 4 加强及改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思考37-47
  • 4.1 加强网络行为主体道德建设37-39
  • 4.1.1 注重自我网络道德教育37-38
  • 4.1.2 提高道德自律38-39
  • 4.1.3 提高道德选择能力39
  • 4.2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构建39-43
  • 4.2.1 家庭应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39-40
  • 4.2.2 学校应注重大学生网络德育的管理和监控40-43
  • 4.3 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43-47
  • 4.3.1 优化社会环境、加强舆论引导43
  • 4.3.2 建立可行性网络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43-44
  • 4.3.3 加强网络监控与政府管理44-45
  • 4.3.4 加强国际间合作45-47
  • 5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3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53-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士会;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2 陈越;徐志红;;对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彭勇;;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2期

4 周文学;范景武;汪颖华;高丽丽;;信息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及其规范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李海容;;网络道德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6 陶红敏;;浅议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1年23期

7 夏柯;;浅谈高校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制建设[J];黑龙江史志;2011年17期

8 马丽丽;;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9 黄锡榜;;儒家“慎独”思想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黄海丰;;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文土;;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弱化问题的探析[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2 李莹;;信息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问题研究[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3 王玲;陈友庆;;网络道德研究现状与趋势[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赵彦飞;;强化网络道德与核心价值观教育需处理好三个关系[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5 王志;;浅谈青少年网络道德观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6 黄少华;;网络道德意识与同侪压力对不道德网络行为的影响——以大学生网民为例[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罗婷;;网络道德意识的结构及其影响机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王玲;陈友庆;;网络道德研究现状与趋势[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徐静;曾菁惠;吴姝欣;张元灏;;青少年同伴交往、自尊与网络道德的关系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张振义;;网络道德构建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蕴;争做网络道德人[N];解放日报;2000年

2 孙伟平;网络道德的特点与发展趋势[N];学习时报;2003年

3 陆士桢;构建网络道德 营造青少年健康发展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汪金友;三论“网络道德”[N];西安日报;2007年

5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科研部 徐宝库 ;网络道德重在自律[N];光明日报;2008年

6 辛忠;构建网络道德体系是时代的要求[N];光明日报;2011年

7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吴灯;让我们共同扛起责任的大旗[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春丽 本报通讯员 刘文生;大学生网络道德不差![N];光明日报;2010年

9 张云;大学生与网络道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金文蓉;加快网络立法建设网络道德[N];深圳特区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斌;关于网络道德的若干思考[D];复旦大学;2008年

2 韩丹丹;提升未成年人网络道德素质对策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3 肖彬;高中生网络道德素质培育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亚敏;合肥地区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调查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5 关宇;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6 林晓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佳;大学生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教育互动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8 王培峰;网络文化境遇下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樊小梅;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章淑贞;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9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049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a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