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识教育与中国文化共同体建构
本文关键词:大学通识教育与中国文化共同体建构
【摘要】:中国废除科举考试以来,伴随行业分工和大学专业细化导致不同群体之间呈现显著差异。面对中国文明的传承、中外交流的需要、不同行业和专业的隔阂等问题,建构共同知识文明体十分必要,通识教育是一种可行选择。中国高校可借鉴美国、中国台湾地区通识教育经验,在课程设计上注重沟通古今、融会中外,以深度阅读经典原著为主,探索一条可操作性的课程体系建设之路。中国古代以"五经"为核心典籍的教育模式类似通识教育,为保证中国文明传延不断,应在大学里推展通识教育,重构中国现代文化共同体,增强民族认同,提高文化凝聚力。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中国文明 文化传承 文化共同体
【分类号】:G642
【正文快照】: 一、现代化视域下的通识教育及其必要性通识教育最早在美国兴起,19世纪初,伴随着美国工业的发展,社会上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一些大学开始实行选修课制度,改革之后,不同的学生所学的课程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差别甚大。于是在大学里是否需要一些共同的课程供大学生修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2 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纲与目[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薛涌;;从哈佛教改方案看大学宗旨[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4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瞿林东;论魏晋至隋唐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曹洁;;宋跋本王仁f+《刊谬补缺切韵》音注补苴[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段伟;;西汉黄河水患与防治制度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马育良;;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墓主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吴孔军;简析孙吴时期安徽境内的山越[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立柱;;说“国必依山川"[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今律古现象札记二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孝忠;;汉代的黄白术及其流派[A];整理、传承、发展——中医医史文献研究的新思路——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丁媛;张如青;;《黄帝内经》与出土的秦汉式盘、式图[A];整理、传承、发展——中医医史文献研究的新思路——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张晖;;论王夫之的“诗史”理论[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四辑)——中国文论的常与变[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柏杨;军医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3 余达淮;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王泽文;春秋时期的纪年铜器铭文与《左传》的对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博;从理想社会构思到社会政治实践——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D];西北大学;2003年
8 胡晓薇;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D];复旦大学;2003年
9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郝黎;唐代官吏惩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思瑜;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邓慧杰;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林双;美国通识教育对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4 冉晓宇;新建高等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蔡庆杰;高校本科课程结构创新的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师鑫;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苏志勇;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欧阳霞;通识教育在我国大学的地位变化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婷;通识精神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庆膂;“一主两翼”科学技术体系结构视野下的大学全面教育观[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J];读书;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Ю·В·勃罗姆列伊;李一夫;;论历史文化共同体的基本类型及其发展趋向[J];民族译丛;1981年05期
2 辜伟节;学校:校长·教师·学生互动发展的文化共同体[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李昌善;;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浅论[J];东疆学刊;2007年01期
4 方浩范;;东北亚文化共同体动因及其政治阻碍——中韩日对待“文化共同体”的态度[J];东疆学刊;2009年02期
5 孙英春;;东北亚文化传统的同质性与“文化共同体”远景[J];浙江学刊;2009年04期
6 李志欣;赵继伦;;企业:一种文化共同体[J];才智;2011年10期
7 张九洲;房慧;;论学校文化共同体的生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06期
8 包万平;储朝晖;;大学文化共同体及其品格特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8期
9 唐永亮;;试析日本的东亚文化共同体思想[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м·ю·玛尔蒂诺娃;郝永超;;19世纪的克罗地亚人亚民族集团[J];民族译丛;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施雪琴;;认同规范与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兼论对深化中国-东盟地区合作的启示[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日本北海商科大学东北亚研究交流中心教授、副主任 西川博史 整理 记者 吕继东;建“文化共同体”是时代要求[N];苏州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赵明宇;他们的想象与期许[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于青;文化视角看东亚[N];人民日报;2004年
4 祁进玉;共生时代与超越地域的文化共同体[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一鸣;是东亚读书共同体,不是东亚文化共同体[N];南方周末;2009年
6 蓝琪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一个文化共同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商报记者 张岱;儿童文学催化儿童产业 打造文化共同体实现共赢[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8 记者 张国圣;重庆:打造城乡“文化共同体”[N];光明日报;2008年
9 王玉主;东盟力推一体化[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汤淼;建构阅读文化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欣;社区公共性重建:村民参与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海霞;想象的文化共同体:C·赖特·米尔斯论知识分子[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65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06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