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20:28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 网络教学平台 影响因素 对策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亟需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经过一系列探索,发现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模式。而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网络教学的新手段应运而生。 在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一些传统课堂没有的优势,同时也发现了平台在应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了完善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笔者在江南大学针对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存在内容枯燥、访问量低、表现形式单一、功能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互动性不强、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笔者在设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时,以系统论的方法将影响因素划分为外部环境、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自身、教师、学生四大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是影响现行教学平台运用效率低下的主导因素,同时四大影响因素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自身建设和高校支持为基础影响因素,教师队伍和学生为人为因素。基础因素的优良直接影响人为因素的发挥,同时人为因素的反馈、改善会促进基础因素的改善和发展,为基础因素的改善提供建设性建议。 最后,根据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问题的对策。它不仅对江南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其他高校的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网络教学平台 影响因素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第一章 绪论7-14
  • 1.1 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意义8
  • 1.2.1 理论意义8
  • 1.2.2 现实意义8
  •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8-12
  • 1.3.1 国内研究述评8-11
  • 1.3.2 国外研究述评11-12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12-13
  • 1.4.1 研究方法12
  • 1.4.2 研究内容12-13
  • 1.5 研究的创新点13-14
  • 第二章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基础14-21
  • 2.1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内涵14-16
  • 2.1.1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含义14
  • 2.1.2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14-16
  • 2.1.3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16
  • 2.2 相关理论基础16-21
  • 2.2.1 创新推广理论16-17
  • 2.2.2 系统论17-18
  • 2.2.3 建构主义理论18-19
  • 2.2.4 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19-21
  • 第三章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演变及现状21-32
  • 3.1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演变21-22
  • 3.1.1 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奠定基础21
  • 3.1.2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取得的成果21-22
  • 3.2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运行机制22-24
  • 3.2.1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构架22-23
  • 3.2.2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运行机制23-24
  • 3.3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问题及分析24-31
  • 3.3.1 平台内容枯燥25-26
  • 3.3.2 访问量低26-28
  • 3.3.3 表现形式单一28-29
  • 3.3.4 功能无法满足学生需求29
  • 3.3.5 互动性不强29-30
  • 3.3.6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滞后30-31
  • 3.4 本章小结31-32
  • 第四章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32-43
  • 4.1 四大主导因素的影响度32-37
  • 4.1.1 一级指标权重确定32-33
  • 4.1.2 二级指标确定33-34
  • 4.1.3 一级指标影响度的确定34-35
  • 4.1.4 结果分析35-37
  • 4.2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因素分析37-38
  • 4.2.1 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37
  • 4.2.2 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37-38
  • 4.2.3 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38
  • 4.2.4 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和维护38
  • 4.3 高校支持因素分析38-39
  • 4.3.1 高校基础资源支持38-39
  • 4.3.2 高校提供相关培训39
  • 4.4 教师队伍因素分析39-41
  • 4.4.1 教师重视程度39-40
  • 4.4.2 教师宣传力度40
  • 4.4.3 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40-41
  • 4.5 学生因素分析41-42
  • 4.5.1 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认知41
  • 4.5.2 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投入41-42
  • 4.5.3 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需求42
  • 4.6 本章小结42-43
  • 第五章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应用的对策建议43-48
  • 5.1 加大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宣传力度43-44
  • 5.1.1 学校宣传43
  • 5.1.2 教师宣传43-44
  • 5.2 将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纳入考核机制44
  • 5.2.1 将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纳入教师考核机制44
  • 5.2.2 将学生在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表现纳入总评成绩44
  • 5.3 提供基础条件44-46
  • 5.3.1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45
  • 5.3.2 提供相关政策支持45-46
  • 5.3.3 增加师生培训机会46
  • 5.4 完善网络教学平台46-48
  • 5.4.1 平台操作简便化46-47
  • 5.4.2 丰富教学内容47
  • 5.4.3 平台的管理和维护47-48
  • 主要结论与展望48-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3-54
  • 附录 B: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及访谈54-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桂华;;高职思政课的学生定位分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5年Z1期

2 ;思政课&大学生[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5年03期

3 陈幼华;上好“思政课"应抓好四项工作[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范颖;;高校“思政课”学生考核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5 覃宁;;关于激发高职高专学生对“思政课”学习兴趣的思考——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6 姬汝茂;;构建高校思政课评估指标体系之我见[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年04期

7 文学禹;;论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虞文清;;论高校思政教师的素质要求——十七大精神学习的初步体会[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王继辉;;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赵光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肖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2 刘原;;思政课: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3 徐鼎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回顾[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4 王周炎;刘学文;;论信息开放对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如何看待思政课“高满意率”[N];解放日报;2008年

2 记者 丁雷;大工思政课案例教学走在全国前列[N];大连日报;2008年

3 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魏海政;山东大学思政课激发学生钻研热情[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赵宇清;思政课“变脸”赢得“收视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姜泓冰;受追捧的思政课[N];人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屈芳;成长路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政课”[N];河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郑骊君;思政课可以如此精彩[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万玉凤 柯进 通讯员 粟晓丽;让思政课真正地“动”起来[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院长 教授 宋善文;怎样让思政课更具吸引力[N];中国教育报;2014年

10 特约记者 王新;大学“思政课”今秋有调整[N];阿克苏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楚婷;云南大学学生“思政课”学习态度调查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2 唐鸿飞;基于网络的“思政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王银春;发达地区与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现状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王守兰;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5 吴太胜;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力系统的校域研究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柴继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兴趣激励教学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7 王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8 武晓娜;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政教学探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9 苏莹;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玲;高中“思政”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23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123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a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