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地方经验与国家政策:全国高校统一招生的上海地方实践(1949-1959)

发布时间:2017-12-02 22:00

  本文关键词:地方经验与国家政策:全国高校统一招生的上海地方实践(1949-1959)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经验 国家政策 地方实践 统一招生


【摘要】:1950年代初,国家通过教学改革、私立大学改造、院系调整等一系列举措,建立了以高度集中和专业化为特色的苏联式高等教育体制。高校全部收归国有,按照国家建设计划重新布局,建立了一大批专业院校。在这一高等教育体制下,高校不再是追求“学术独立”、“学术自由”的“学术殿堂”,而是为国家培养、提供建设干部和专业人才的“人才工厂”。为了保证考生来源,完成高校招生计划和国家人才计划,国家借鉴民国时期国联教育考察团的建议和国民政府的尝试,将1949年上海全市“国立”高校统一招生的地方实践逐步扩大,1952年正式建立了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制度。从统一招生到高校标准化培养,再到毕业生统一分配,国家建立了按计划培养人才的一整套机制,并将高等教育同国家体制直接联系起来,对高等教育实现了全面管控。在高度集权化的高校统一招生制度下,国家利益和国家需要成为高校招生的最高标准,高校自身在招生中逐渐退居一种“缺席”状态,考生个人也被要求无条件服从国家需要,甘当国家建设的“螺丝钉”。这种高度集权化的教育制度,在其地方实践中逐渐暴露出国家同高校自主权、国家意志和考生个人意愿,以及全国同一性与地方差异之间的矛盾。高校、个人同国家之间,以及地方同中央之间,多次互动,由此引发多次统一招生存废之争和统一招生组织形式的数次变迁。直到1959年,统一招生制度才最终以中央统一计划、分省统招的形式定型。但是,招生政策的这种变动和调整并不意味着高度集权化的教育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也并不表明高校、个人同国家之间或地方同中央之间进行利益博弈,而是国家因应统招地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矛盾做出的政策性调整,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持教育体制的有效运转,保证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完成。地方实践中遭遇的问题和矛盾成为国家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而在地方实践中产生的地方经验则直接为国家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内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兵;;20世纪30年代高校毕业生求职请愿的政治考察[J];武陵学刊;2012年01期

2 张太原;20世纪30年代的文实之争[J];近代史研究;2005年06期

3 沈志华;;周恩来与1956年的反冒进——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方针的一场争论[J];史林;2009年01期

4 武增锋;20世纪30年代大学生失业问题的教育反动[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5 陈德军;南京政府初期文科与实科比例失衡的社会政治效应[J];史学月刊;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毅;抗战前青年出路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易艳;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46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246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9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