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派生社会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6 03:09

  本文关键词: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派生社会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出处:《第一资源》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毕业生 失业 社会风险 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首先对大学毕业生失业派生风险形成的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在社会分化的环境中,失业大学毕业生的非现实性的社会冲突意识会增加,虽然社会冲突行为在我国具有可控性,但是仍需要研究大学毕业生失业派生社会风险影响因素。然后,利用作者对我国失业大学毕业生进行相关调查获得的数据,具体分析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派生社会风险的影响因素,得出失业期间的生活压力与心理压力、就业困难出现时的无可奈何、社会的不公平程度、通过网络发泄不满情绪、期望走捷径解决就业困难、政府就业扶持计划的缺乏等都会对失业大学毕业生产生抗争策略起到显著影响的结论。
[Abstract]:Firstly,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risk derived from un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points out that in the environment of social differentiation, the consciousness of social conflict of unemployed university graduates will increase. Although the behavior of social conflict is controllable in our country,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study the social risk factors derived from un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by the author's investigation on the unemployed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ocial risk derived from the unemployment of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China, and concludes the life pressure and psychological pressure during the unemployment period.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when the helpless, the degree of social injustice, through the network vent discontent, expect to take shortcuts to solv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The lack of government employment support programs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unemployed college graduates' protest strategies.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
【基金】:杨河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失业大学生群体的社会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10BJY031)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647.38
【正文快照】: 失业者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了不稳定的工作,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有可能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采取一些社会冲突行为。特别是,失业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当其面临着劳动力市场上无补偿的个人收益损失(个人风险)的情况下,在压力、外界刺激或是某种社会势力操纵以及其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邓伟志;关于社会风险预警机制问题的思考[J];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2 冯必扬;社会风险:视角、内涵与成因[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丹;黄琳庆;;风险视域下消解仇富心理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2 刘祖军;马龙波;张大红;;油茶产业经营风险评价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张云昊;应对转型风险:我国社会政策的现实背景、目标选择与何以所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4 刘岩;孙长智;;风险概念的历史考察与内涵解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杨清香;宋丽;;企业社会风险的性质、特征及内部控制浅析[J];财会通讯;2010年32期

6 柳长兴;秦琴;;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重庆市社会稳定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程海艳;;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与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王永锋;李富华;;从山西清徐狐突庙看中国民间信仰的变迁[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赵华;陈淑伟;;社会风险的结构及治理途径[J];东岳论丛;2010年12期

10 张祝平;;民间信仰60年嬗变:从断裂到弥合[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申凡;陈奕;;试论化解社会风险中的传媒过程管理[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倩萍;当代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何小勇;当代发展风险问题的哲学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5 夏支平;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岩;发展与风险[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海涛;基于有限理性的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尹建军;社会风险及其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崔德华;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毛德龙;经济法的转型与转型经济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宏伟;政府在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章佳;金融危机对社会稳定结构的影响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黄梅;汶川地震后安置社区就业援助政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军;突发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顾雪勤;大学生失业的影响及社会救助措施探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孙峰;我国残疾人就业支持问题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11年

7 谢智星;“风险社会”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8 胡莎莎;流动就业者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9 郑忠勇;温州市财产保险公司参与政府社会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张泽;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宋林飞;社会风险指标体系与社会波动机制[J];社会学研究;1995年06期

2 鲍宗豪,李振;社会预警与社会稳定关系的深化——对国内外社会预警理论的讨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剑关;景棠;;毕业了我们一起失业[J];青春男女生(妙语);2005年09期

2 李海星;大学毕业生选择性失业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3 郭飞;大学生就业难与选择性失业[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赵宏斌,陈平水;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毕业生失业状况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彦堂;吴爽;庆国;;毕业,失业[J];东北之窗;2006年17期

6 伦宇;;北京部分失业大学毕业生沦为城市新游民[J];成才之路;2008年24期

7 冯炜阳;;面临失业仍努力求学[J];青年探索;1986年02期

8 杨端胜,李海榕;大学生就业与失业现象的思考[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9 郑甜甜;;失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研究[J];才智;2011年13期

10 孙展 ,吴佩霜;毕业,失业?[J];新闻周刊;2003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桂平;张利锦;;西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状况及原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常雪亮;侯志瑾;;大学毕业生学校到工作转换过程中的心理资源与行为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沈杰;;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前景[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4 李薇辉;;对“知识失业”问题的理论探讨[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5 高小爱;;对甘肃省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的相关研究[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露;赵发旗;;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调查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叶忠;;当前毕业生就业预期过高的原因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赖德胜;吉利;;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左鹏;;漂在北京:隐性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调查[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10 李亚红;田晓红;孟立军;王磊;李涛;;民族院校大学毕业生的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丛民 实习生 葛红普;济南大学毕业生冷对失业登记[N];工人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妍妍;我市大学毕业生失业登记有点“冷”[N];承德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许承纪 实习生 黄敬秀;关注一个特殊的失业群体[N];桂林日报;2006年

4 全国政协委员 陈守义;莫让农村的大学毕业生陷入“新贫困”[N];人民政协报;2006年

5 记者 刘海 郭久辉;大学毕业生可领“低保”,救急?养懒?[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苑 徐莹波;未就业大学毕业生享受“低保”须符合什么条件?[N];桂林日报;2006年

7 驻重庆记者 彭璐;毕业生可免费就业培训[N];中国人事报;2007年

8 记者 侯冰冰;大学毕业生技师学院求新知[N];鞍山日报 ;2006年

9 于蜜;大学毕业生竞聘技术班长[N];中国石化报;2006年

10 王华耀邋周思兴;山区就业一样有为[N];福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爽;初次就业中大学毕业生与用人组织匹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艳茹;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雅婕;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适应整合测验方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董磷茜;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向工作转换机理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阿布都外力·依米提;新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柴国俊;大学毕业生初始工资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俞楠;行政法视角下的社会医疗保障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赖小琼;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失业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9 尹建军;社会风险及其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王燕玲;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中区域主动吸纳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玲珍;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标准期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建锋;基于AHP法的土建类大学毕业生质量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李佳;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张莹;云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思考与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5 舒晓丽;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源、应付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纪春梅;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小琼;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8 王悦;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葛晶;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之比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永霞;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府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86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386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8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