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模式下校企教学共管机制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模式下校企教学共管机制的构建 出处:《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卓越计划"是由政府主导,由高校和企业参加的三方合作行为。"卓越计划"模式在执行层面有三个特点,其中"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是"卓越计划"实施的前提,校企教学共管机制的构建是"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卓越计划"模式下校企教学共管机制的构建主要从政府主管部门、高校和企业之间以及校企教学共管系统内部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构建的机制主要包括校企教学共管系统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
[Abstract]:The " Premier Plan " is the three - way cooperative behavior which is l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is attended by the university and the enterprise . The " Premier Plan " mode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implementation level .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 enterprise teaching co -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the key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cellence Program .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 enterprise teaching co -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mainly carried out from the macroscopic , meso and microcosmic aspects , such as the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 the university and the enterprise , and the school - enterprise teaching co - management system . The mechanism mainly includes the power mechanism ,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the constraint mechanism of the school - enterprise teaching co - pipe system .
【作者单位】: 天津理工大学;
【基金】: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卓越计划’模式下天津市本科参与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相关机制构建研究”(HE4036) 天津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卓越计划’模式与高校工程类教师专业化建设”(125y072) 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卓越计划’模式下本科参与专业校企共建机制构建与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研究”(YB11-10)
【分类号】:G642.4;F272
【正文快照】: 站在政府和高校的角度而言,要使行业企业等经济组织“深度参与”到与自己性质、目的完全不同的高等教育事业中来,从而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既定目标,在于如何调动行业企业组织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构建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展良;浅谈教书育人的管理机制[J];高教探索;1992年02期
2 张贞齐;;民办高校的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年08期
3 宋述龙;王希美;赵聚辉;;助学贷款风险的防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张翠芬;谢志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与创新[J];航海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5 杨志兰;;浅谈新时期的高校教学档案工作[J];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06期
6 汪红;;浅析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J];消费导刊;2006年11期
7 陈树玉;王宏伟;王璋;;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6年02期
8 鲍日元;;加强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08期
9 苏尚宏;庞宁;;高校人力资源中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机制研究[J];太原科技;2007年06期
10 李维桥;;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虹;窦书霞;;高校安全危机与危机管理[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杨飞;洪建平;霍凯;;关于实验室管理机制的研究[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林辉;;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与途径方法[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4 刘庆成;李金轩;周亚平;;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东华理工大学核地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任婷;赵丽娇;郑大威;钟儒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体会与思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浣坚;陈岳堂;;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与治理对策探析[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程宇;肖文涛;黄活虎;;大学城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从“大校园”到“大社区”的应急模式演进[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8 刘力;;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9 刘咏燕;夏从亚;;试论建设和谐校园的现实意义[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10 郑声文;陈为旭;;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分析及其对策[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翟锦程;南开形成“二一一工程”管理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吕敬文;高校人才流动管理机制探索[N];中国人事报;2007年
3 玉林师范学院 赵栋;大学社团:应建立有效管理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黄冈师范学院 余彦君;构建高校政令信息畅通的有效机制[N];黄冈日报;2009年
5 吕顺锋 安小舟;旬邑构建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N];咸阳日报;2010年
6 郑晋鸣;大学的活力与效率[N];光明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王怀庆;平舆县着力提高大学生村干部能力[N];驻马店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吴焕民;地区建立落实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N];日喀则报;2009年
9 刘扬邋曹扬 李立飞;伊庄镇“四轮驱动”培养“大学生村官”[N];徐州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张伟方 通讯员 金波;我市今年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目标[N];宁波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耀丽;英国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浩;非线性视野中我国大学和谐管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东;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初步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2 王琼芝;我国高校教师流动的管理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国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丁玉宝;美国高校教师管理机制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开雅;我国民办高校资金运作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季晶;基于信贷风险: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张宇;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8 郑绪卿;幼儿师范学校教师绩效管理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张力;美国虚拟大学运行机制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双;我国高校参与式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86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386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