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视阈下的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学习共同体视阈下的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出处:《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定经济社会的反映,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社会。作为文化缩影的思政理论课课堂文化随着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外部环境和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出现许多不和谐的现象。这种不和谐课堂文化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传统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文化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在师生关系上的权威与服从而非民主和平等;教学方法上的灌输与说教而非共同探究;知识教学上的教条与保守而不具有创新精神;教学评价上的单向性而非多向性等。本文从学习共同体的视角来重构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文化,有助于在知识教学层面和情感层面上实现和谐课堂文化的重构。 其次,本文借鉴学习共同体理论,通过对共同体、学习共同体、课堂学习共同体、文化、课堂文化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内涵的深入分析,在吸收借鉴实践共同体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而学习共同体本身的特征使其越来越适合当前课堂教学。 再次,本文从课堂观念文化、课堂时空文化以及课堂生本文化三个角度来建构新型的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文化。具体策略包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共同愿景,建构课堂观念文化;倡导对话协商模式,建构课堂时空文化;创设问题情境,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生本文化。
[Abstract]:Culture is the whole spiritual activity of human beings and its products. It is the reflection of a certain economic society and changes with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it counteracts to the economic society. As a cultural epitome, the classroom cultu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changing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he educational obj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 are many disharmonious phenomena. This kind of disharmonious classroom culture has a subtle influence o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rst of all,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lassroom cul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traditional universities, such as authority and obedience i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 rather than democracy and equality; Inculcating and lecturing in teaching methods rather than exploring together; The doctrine of knowledge teaching is conservative but not creative; This paper reconstructs the classroom cul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community. It is helpful to realize the re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lassroom culture at the level of knowledge teaching and emotion. Secondly, this article draws lessons from the learning community theory, through to the community, the learning community, the classroom study community, the culture, the classroom culture basic characteristic and the theory connotation thorough analysi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ing community are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theory of practical community,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humanism learning theory and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o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ing community itself make it more and more suitable for current classroom teaching. Thirdl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new type of classroom cul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from three angles: classroom concept culture, classroom space-time culture and classroom student-oriented culture. Set up common vision and construct classroom concept culture; Advocating the mode of dialogue and negotiation and constructing the space-time culture of classroom; Create problem situation and construct classroom culture of independent cooperative inquiry.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制约高校“思政”课教改效果的因素分析[J];湘潮(下半月);2011年03期
2 闫青会;;论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彭洁;;论教师人格魅力与思政课吸引力[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戴金祥;王金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想[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张静;;思政课应着力于责任定位教育[J];职业圈;2007年07期
6 高淑娴;;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5期
7 朱超群;吴家舵;;上海市部分高校“思政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20期
8 余进军;;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魅力中国;2009年28期
9 周国军;;高职院思政课教学改革浅议[J];黑龙江史志;2009年24期
10 周国军;;高职院思政类课程教学方法浅议[J];学理论;2009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金珠;李银生;;加强教学改革和管理,,努力提高理论课质量[A];中国解剖学会第八届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与科研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C];2008年
2 陈亚非;;浅议理论课课时目标教学的特点[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李磊;黄菊辉;;构建党员学习共同体 促党支部文化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4 韩丽娟;;植物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的教学改革试验[A];第七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韩丽娟;;植物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的教学改革试验[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6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课题组;;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7 郑建岚;;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研报告[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8 赵敏;;浅析我国城市规划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9 孙波;;学习共同体的学校[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课题组;;《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四真”:搞好思政理论课的基石[N];光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沙青;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进展顺利[N];云南日报;2008年
3 特约记者 王新;大学“思政课”今秋有调整[N];阿克苏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雪林;“思政课”也能上得有声有色[N];文汇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赵宇清;思政课“变脸”赢得“收视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记者 毕玉才 特约记者 吴琳;辽宁为思政课教师贾凤姿举行报告会[N];光明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曹继军;上海大学:“六个为什么”激活思政课[N];光明日报;2010年
8 记者 肖春飞;上海大学:思政课“火”如辩论赛[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贾凤姿;加强自身修养 做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N];大连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屈芳;成长路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政课”[N];河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国浩;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2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钟国祥;基于网格的智能学习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沈云波;学不可以已[D];复旦大学;2008年
7 蔡怡;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10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潮霞;学习共同体视阈下的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文化建设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2 周淑艳;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裴雯雯;高校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杨金萍;基于教学平台的远程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文杰;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问题解决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宏强;促进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海月;高校组织气氛与研究生学习共同体的影响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梦琳;论高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0年
9 营永霞;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程程;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问题驱动式学习方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4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0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