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物理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实践、认识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8-01-10 13:01

  本文关键词:物理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实践、认识与思考 出处:《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物理化学 精品资源共享课 转型升级


【摘要】:本文对天津大学物理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结合课程的转型升级,介绍了一些建设体会与思考,主要包括为什么要做转型升级、怎么做好转型升级以及如何正确认识精品资源共享课等。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fine courses in physical chemistry of Tianjin University. Combin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urriculum, it introduces some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of construction, mainly including why to do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ow to do a good job i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sharing of high-quality resource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分类号】:G642;O64-4
【正文快照】: 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通过加强课程自身建设,打造一批具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流教材的精品示范课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该项工作自2003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左利;;MOOC: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J];中国教育网络;2013年04期

2 周远清;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大举措[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旭;杨改蓉;;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2 吕松涛;郭志林;;教学型院校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析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周小兵;;三本医学院校教材建设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4期

4 冯逆水;;高校教材建设之我见[J];成功(教育);2010年06期

5 宋德如;;略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仇壮丽;何振;陈艳红;向立文;;“电子政务基础”课程改革与电子政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年03期

7 史仪凯;袁小庆;向平;卢健康;;电工学“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几点考虑[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年S2期

8 汤国安,周卫;“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地球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9 吴结;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开放教育精品课程开发[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郭志林;吕松涛;;师范院校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于凤芹;燕庆明;;再谈信号与系统精品课程建设[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耿卉;《远程教育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熊万杰;高师电动力学课程中电磁波教学改革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立婷;精品课程及其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罗芳;高职公共英语精品教材建设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尤佳;体育院校足球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6 钱云姗;06版高师音乐学本科专业教材《钢琴》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7 丁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研究与思考[D];湖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坤;张保东;;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魏长平;;理工科院校物理化学课程改革与建设[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年01期

3 黎铭;王献忠;刘芳;;物理化学课程实例教学的探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王立斌;袁园;李俊昆;;21世纪物理化学的发展趋势展望[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5 张红萍;曾纪朝;;基于学科平台物理化学课程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年05期

6 周君;陈素萍;;高职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浅析[J];河北化工;2008年02期

7 王玉春;徐惠;;哲学思想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8 胡军福;;物理化学公式的使用条件探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9 刘长久;李延伟;刘勇平;;《物理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年01期

10 张爱芸;王枫;李飞飞;徐周庆;;提高“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J];中国冶金教育;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良坦;吴金添;张来英;吴平平;;物理化学教学的“一、二、三”[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马望京;杨美红;高建华;王世飞;;室温固相反应制备草酸银纳米粉末的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杨桦;;大学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武丽艳;尚贞锋;;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浅见[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马海霞;卢荣;高新;张朝旭;;工科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牟伯中;胡军;黑恩成;史济斌;叶汝强;;积极稳步推进物理化学双语教学[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方文军;雷群芳;李浩然;楼辉;;关于物理化学多媒体教学的思考[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沈文霞;李春志;张华;吴松林;;物理化学网络课程的研制[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卢荣;马海霞;高新;张朝旭;;新世纪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舰;;关于物理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朱广菁;物理化学“三剑客”百年之前引发化学革命(中)[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余海若;诺贝尔化学奖百年[N];大众科技报;2000年

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周嘉华;二十世纪化学发展的轨迹[N];中国化工报;2001年

4 记者 毛黎;第110号化学元素命名[N];科技日报;2003年

5 罗阿华;我国富勒烯研究获重大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4年

6 记者 唐婷;在分子水平探究化学反应“内幕”[N];科技日报;2008年

7 涵薏;宏观与微观结合 能力与素质提升[N];上海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静;负载钯多相催化剂上的液相醇的氧化反应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孙淼;杂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上的丙烷氧化脱氢反应及杂多金属氧酸盐负载钯多相催化剂上的常压下过氧化氢合成反应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张帆;新型硼酸盐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生长与性质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孙明波;聚合物/粘土/碱金属离子插层复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勇;物理化学网络虚拟实验室的构建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张彦甫;乙基取代瓜环的合成及瓜环催化性能考察[D];贵州大学;2007年

3 尉震;系列羟基取代瓜环及瓜环基高聚物的合成与表征[D];贵州大学;2007年

4 田中成;单甲基、环己基取代瓜环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李会珍;气相中YNH~+与乙烯和丙烯反应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青;分子自组装膜修饰电极上生物分子电催化性能的研究及其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晓霞;气相中过渡金属二氧化物CrO_2~+活化H-H σ键、烷烃C-H和C-C键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洪梅;纳米氧化锌的制备、表征、及其修饰电极对生物分子的电催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林景祥;部分甲基取代改性瓜环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质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10 杨晓燕;气相中过渡金属离子与CO_2,,N_2O两态反应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05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05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3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