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OrCAD PSpice在自动化专业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发布时间:2018-01-12 01:14

  本文关键词:OrCAD PSpice在自动化专业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出处:《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综合设计型实验 OrCAD PSpice 自主创新


【摘要】:针对自动化专业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具有综合性、研究性、探索性强的特点,而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在设计过程中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并以OrCAD PSpice电路仿真软件为例进行说明。实践证明:学生可以自主搭建实验平台,根据仿真软件的提示对实验框架进行测试与修正,使学生对系统有直观、全面的认识,对各环节的作用有直观了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 course of automation major, 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play subjective initiative in the design proces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design process, and takes the OrCAD PSpice circuit simulation software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practice proves that students can build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on their own.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of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experimental framework is tested and revised, which makes students have an intuitive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intuition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each link, and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5090)
【分类号】:TP273-4;G642
【正文快照】: 根据教育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精神和“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知识面、注重工程实践”的教学指导思想,多数高校在修订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时,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由在单门专业课程实验环节中开设综合型实验的方式改为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白政民;方波;张元敏;侯元文;;基于orCAD/PSpice ABM仿真的光伏新型改进CVT控制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21期

2 师玉宝;张志福;王淑钦;王元莉;曲瀛;;自动化专业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4期

3 敖章洪;;仿真技术在自动化专业中的应用与教学方式改革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5期

4 何伟;张玲;胡小平;;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07期

5 荣军;万军华;陈曦;万力;;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力电子技术课堂教学难点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师导;张春熹;杨功流;;惯性信息状态观测器在车辆稳定系统中的应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4期

2 周高飞;;JQ700型箱梁架桥机的研究与开发[J];重庆建筑;2008年05期

3 万星;张晓丽;;闭环脉冲传递函数求取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唐校;谢光奇;谢宁鲁;魏强;;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灰色模型参数估计[J];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张正强;邢丽红;;由《现代控制理论》教材习题引发的讨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年03期

6 黄东阳;谭平;周福霖;苏键;;TLCMD的工程设置方法[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2期

7 王飞跃;刘德荣;熊刚;程长建;赵冬斌;;复杂系统的平行控制理论及应用[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2年03期

8 杜振华;谌海云;孙献花;刘丽;;横河CS3000控制系统在常减压装置的实际运用[J];仪器仪表用户;2013年02期

9 付保红;夏遵义;林芳;;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10 毛小红;;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成功(教育);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巩宇;;广州蓄能水电厂上位机自动控制功能设计及应用[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1[C];2011年

2 陈满;巩宇;;广州蓄能水电厂监控系统上位机自动控制功能设计开发及应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峰;王国胜;吕强;王珂珂;;基于极点配置的磁悬浮球系统设计[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4 巩宇;;广州蓄能水电厂上位机自动控制功能设计及应用[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1)[C];2011年

5 方波;康龙云;魏业文;黄山;;基于占空比扰动的光伏MPPT自适应爬山法研究[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树培;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耦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洁;开放量子系统的建模及其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黄东阳;调频类阻尼器的性能改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叶茂;城市公路高架桥系统环境振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杨雪;科技资源商务转化机制及其效率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陈德玲;主动前轮转向系统的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甘正宁;可激媒质中的螺旋波及其分布式控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姜湖海;滚摆式导引头过顶跟踪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9 王欣;WEB应用系统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谷靖;四轮驱动微型电动车整车控制[D];清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艳;分数阶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梦安;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设计及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仲广鑫;线性变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综合[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建华;具有混合故障模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中常;基于选择的多智能体系统最优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张擂;真空冷冻干燥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璞璞;一类线性切换系统的最优控制[D];辽宁大学;2011年

8 郑宏;非线性切换系统的观测器设计[D];辽宁大学;2011年

9 崔红艳;非线性时滞不确定随机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任朋辉;串联系统的先进控制技术研究[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伶锡;詹杰;周仁龙;;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2 任航;叶林;;模拟分析环境因素对小型太阳能发电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10期

3 任航;叶林;;太阳能电池的仿真模型设计和输出特性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年10期

4 朱琳;赵徐成;陈良龙;;MATLAB/PSB在电力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年05期

5 张世德;;EDA与电子技术实践课程体系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年04期

6 龚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造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7 李培根;;未来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意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8 周晓梅;刘跃华;;大学生创新基金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1期

9 曾旭日;孙克辉;;培养理科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1期

10 刘电霆;周德俭;周娅;韩传久;赵进创;李凤云;;电子设计竞赛对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改革的促进[J];高教论坛;2007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传文;光伏升压全桥软开关DC-DC变换器的研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泽峰;;自主创新背景下大学创新教育的再认识[J];商场现代化;2007年15期

2 张鑫;赵名芳;;加强高校基础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J];广东科技;2009年09期

3 莫文秀;;女子高等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女性人才的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潘黎;刘元芳;;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国家中的角色定位[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8期

5 梅方竹;涂立超;孙站成;王宏杰;雷建华;朱晓;;加强农业高等院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1期

6 谭源渊;黄孙庆;;影响我国高校自主创新的若干问题[J];高教论坛;2007年01期

7 王伟;夏晶;;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与地区自主创新能力[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为自主创新搭建专利保护平台 沈阳工业大学[J];科技成果纵横;2007年03期

9 刘振峰;;谈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0期

10 闫青;徐庆;王章忠;;基于产学研合作的自主创新模式选择问题研究[J];高教探索;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婕;赵先星;张作祥;;如何促进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尽快提升[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2 潘黎;刘元芳;;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国家中的角色定位[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3 陈劲;张学文;王翠霞;;面向自主创新的大学交叉学科研究与政策设计[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4 宋宝安;;加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促进贵州大学科技跨越式发展[A];贵州省第二届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邱秉常;;教学研究型大学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6 刘新虹;;高等院校科研创新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7 吴树青;;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增强创新能力 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A];《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许炳;;对构建以高等院校为核心的区域自主创新中心的研究[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9 文东茅;闫凤桥;鲍威;;首都高等教育质量调查报告[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叶望;吕金海;徐毅鹏;王胡英;;试论在理工类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仕兴;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N];广西日报;2006年

2 李厚华邋郭响;省自主创新岗位和博士后科研流动岗位启动[N];三峡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罗旭;在就业困局中率先突围[N];光明日报;2010年

4 陶海清;清华力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N];科技日报;2005年

5 周咏南;培育一流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N];浙江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柯颂邋通讯员 黄奋敏;创新型中山崭露头角[N];中山日报;2007年

7 民革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 庄威邋民革市委机关工作人员 张运能;自主创新当务之急: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生产一线[N];厦门日报;2008年

8 记者 曹红艳 通讯员 王握文;国防科技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N];经济日报;2008年

9 卢宁;如何增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N];广东科技报;2006年

10 记者  王鸣琦;高校要在学习借鉴基础上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N];陕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凌;高校自主创新信息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罗军飞;创新型大学与创新型国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2 郑婧;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赫楠;中国大学与跨国公司联合研发机构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4 王梅香;自主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型教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5 殷保达;创新机制与大学—产业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理;基于湖北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金丽霞;国防科工委属高校对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贡献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张似阳;我国大学科研职能的历史考察与发展对策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岳一涛;大学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汪立超;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形成机制分析及强化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12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12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c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