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生的冒险性与创业意向的关系:感知的创业文化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8-01-14 04:08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的冒险性与创业意向的关系:感知的创业文化的调节作用 出处:《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冒险性 感知的创业文化 创业意向


【摘要】:为探讨大学生的冒险性、感知的创业文化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采用Kogan-Wallach困境选择问卷(CDQ)、感知的创业文化问卷和大学生创业意向量表调查了996名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结果表明:男大学生的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冒险性、感知的创业文化能够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创业目标意向;感知的创业文化能够调节冒险性与创业目标意向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对于感知的创业文化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冒险性能够积极预测创业目标意向,而对于感知的创业文化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冒险性与创业目标意向之间不存在联系。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taking, perceived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ogan-Wallach Dilemma selection questionnaire (CDQ) was used. The perceived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questionnaire and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intention scal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996 freshmen to senior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entrepreneurial goal inten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Risk-taking, perceived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can directly predict the entrepreneurial goals of college students; Perceived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can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taking and entrepreneurial goal intention. Specifically,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high level of perceived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risk-taking can positively predict entrepreneurial goal intention. However,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taking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low perceived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其与家庭、人格的关系”(12CQSJ08)
【分类号】:G647.38
【正文快照】: 1前言创业(entrepreneurship)是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和利润而开办并管理一家公司的过程(Carland,Hoy,Boulton,Carland,1984)。创业能够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缩小地区财富差距,并有利于解决就业、民族和贫困人口问题(李海垒,宫燕明,张文新,2012)。当前许多国家对创业都非常重视,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范巍,王重鸣;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2 李海垒;宫燕明;张文新;;创业人格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宜丹;创业企业家心理特征识别与创业精神培育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凤美;唐志丹;;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周劲波;杜丽婷;;招聘偏好、人与组织匹配与绩效关系理论研究——以创业企业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段锦云;王重鸣;;创业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特征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2期

4 周劲波;杜丽婷;;基于内隐理论的创业企业招募偏好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7期

5 雷国铨;修新田;曹滨斌;谢芬;陈菁;童玲;耿银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6 罗明忠;;农民的创业意愿及其培育——基于广东部分地区问卷调查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7 李明章;代吉林;;我国大学创业教育效果评价——基于创业意向及创业胜任力的实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王满;李楚英;;基于6因素模型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广州的调查[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周劲波;杜丽婷;;创业企业人力资源招募特征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迂志勇;;钢琴演奏专业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现状分析[J];北方音乐;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姚茜;王维才;陈雪梅;;大学生创业态度和创业倾向的关系及背景影响研究——以青海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聪颖;产业集群发展与创业人才孵化双螺旋模型与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杨雅婕;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适应整合测验方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李海垒;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其与社会文化、人格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段锦云;基于认知惰性的创业风险决策框架效应双维认知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胡怀敏;我国女性创业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丁明磊;创业自我效能及其与创业意向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7 姚建华;基于企业家创新的产业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张根明;企业家创新行为及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李国军;企业家创业精神的结构和效应机制:人与创业匹配的视角[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李仁苏;中小企业初创业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慧萌;上海市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敏;大学生情绪智力、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彭晶;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分析与调查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郭鹏;创业者特质对创业倾向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莹;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建红;海外归国人员创业自我效能及其与创业意向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陆琴;大学生创业认知心理机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芳艳;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动力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蒲春阳;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申萍;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愿关系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石,付玉秀;创业企业家与传统企业家的对比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11期

2 李志,曹跃群;企业家精神"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鲁传一,李子奈;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理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龙瑞芳,付伟;民营企业家个性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5年02期

5 叶勤;企业家精神的兴起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其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10期

6 陈震红,董俊武;国外创业研究的历程、动态与新趋势[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02期

7 杨俊;基于创业行为的企业家能力研究——一个基本分析框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04期

8 范巍,王重鸣;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9 唐烈琼,周永卫;论当代大学生的创业人格缺陷及其健全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06期

10 卢勤,苏彦捷;对Bem性别角色量表的考察与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杏云;;大学生参加科研工作的三个阶段[J];国际观察;1980年04期

2 洪盈;;我省高校工作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1982年03期

3 李莉;;选择恋爱期也属道德修养范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4 王增炳;陈昭逸;;怎样搞好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厦门大学军训情况调查[J];中国高等教育;1982年09期

5 ;《高等学校学生守则》讲话提要(续)[J];中国高等教育;1982年10期

6 胡德辉;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思想政治工作[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7 刘献君;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83年02期

8 朱瑜;;苏联高等教育的若干社会学问题[J];国际观察;1983年03期

9 苏颂兴;吴端;;大学生的厌学情绪与思想教育制度的改革[J];当代青年研究;1983年06期

10 樊期曾;八十年代大学生的特点与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198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熊慧素;李宏翰;;恋爱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宋昕璐;陈友庆;;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佳琪;;大学生离传统文化有多远?[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王平;陶新华;;团体咨询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武青慧;;同伴性教育——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探讨[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周光凡;;大学生戏剧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雩;中国大学生为何不爱创业[N];北京科技报;2005年

2 范高阳 郭景;暑假打工警惕陷阱[N];中国妇女报;2005年

3 戎洪兴;55%的大学生掉进“就业陷阱”令谁汗颜[N];中国改革报;2005年

4 记者 夏斐 通讯员 李兆勤;湖北80万大学生暑期深入基层服务群众[N];光明日报;2005年

5 实习生 王阿曼 记者 胡博理;大学生,理性面对“考证热”[N];河北日报;2005年

6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7 李卫华;应届大学生能够走多远?[N];民营经济报;2005年

8 实习记者 李纲;大学生领失业证难过“面子关”[N];盘锦日报;2005年

9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7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9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浩;地方大学生军事择业心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晓珍;大学生恋爱观现状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治艳;论大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D];武汉大学;2004年

3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倪林英;大学生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婷婕;高教园区大学生生活质量的现况调查[D];浙江大学;2005年

8 唐素芝;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朱志坚;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钢;“两课”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21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21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6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