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多学科视域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之关系

发布时间:2018-01-14 09:32

  本文关键词:多学科视域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之关系 出处:《现代大学教育》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毕业生 就业流动 社会分层 多学科视角


【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动可形成初步的社会分层,对该问题进行多学科聚焦,将有助于厘清其关系机理,寻找学科间的差异,发现新的观点。研究表明:教育差异是影响高校毕业生阶层流动的主要原因,这是教育学与人力资本观点较为一致的地方,而非主流经济学则认为,制度因素才是决定个体阶层流动的关键;社会学认为,后致因素与先赋因素均有助于实现就业流动中的相对公平,前者可淡化阶层流动差异,后者可强化代际流动;历史学的观点则具有时代性,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动表现为精英时期的"个体显著"与大众时期的"整体显著";组织学观点认为,两者的关系具有整体性与动态性,受到主、客体及多种影响因子所构成的组织的制衡与影响。
[Abstract]:The employment flow of college graduates can form a preliminary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e multi-disciplinary focus on this issue will help to clarify its relationship mechanism,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sciplin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education difference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affects the mobil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which is the point of view of pedagogy and human capital, but not mainstream economics.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 is the key to determine the mobility of individual stratum; Sociology holds that both post-induced factors and prevenient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realization of relative fairness in employment mobility, the former can desalinate the difference of stratum mobility, and the latter can strengthen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The viewpoint of histo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at is, the employment flow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characterized by "individual salience" in the elite period and "overall significance" in the mass perio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istolog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grity and dynamics,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balance and influence of the subject, object and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社会分层案例研究”,项目编号:BIA110061
【分类号】:G647.38
【正文快照】: 一、引言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是社会流动的一部分,影响着社会分层初步结构的形成。社会流动是从动态的角度研究社会分层结构分化的量变过程,而社会分层是从静态的角度研究社会分层结构分化的质变过程。认识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相互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这一问题的多学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2003~2011[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2 李亚楠;;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结果公平的影响——基于大学生就业问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4期

3 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刘娜;吴星;;高等教育与古今社会中个体流动关系的历史考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冯彬彬;;基于人力资本的研究生教育成本收益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09期

6 豆小红;黄飞飞;;代际公平、向上流动与“穷二代”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以湖南的分析为例[J];青年研究;2011年02期

7 张福明;;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下的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中国市场;2005年50期

8 李骏,罗忆源;转型中国的高等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钱民辉;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关于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4期

10 孙卫红;;再论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影响[J];现代教育论丛;2010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新忠;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堂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在个人就业谋职中的效用[D];河北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英;区域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选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李建中;;社会转型与长三角发达地区公民公共政策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罗兴根;教育平等与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两种态势[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方金友;;当代安徽社会阶级阶层的演进[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6 刘青春;;我国社会分层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马小华;;多元化的组织建设:构建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潜在要求[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8 成祖松;;农民流动的制度惰距特征与制度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9 陈世永,王华斌;合肥市中间阶层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沈昕,孟舫;办学理念:大学发展的灵魂——对当前大学办学理念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航;;家庭环境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的调研报告[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杨迎秋;;高等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帅;魏建;;村民自治的挑战:空心化、村干部激励不足与自治行政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蒋美华;柴丽红;;女性商业服务业员工的职业变动[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蒋美华;;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内女性办事人员的职业变动[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胡建国;;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体系的性别建构[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宋圭武;;女性农民工问题研究与思考:以甘肃为例[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赵聚军;;福利刚性、市场、区域差距与人口结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程灵;二战以来美国对英国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董京京;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姜一蕾;关于在义务教育中实施市级统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宏伟;政府在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张红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和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芦杰;基于生态足迹的黑龙江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小虎;企业家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汪开寿;唐祥来;;美国高等教育捐赠与我国的政策建议[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3 张宝昆,谭开林;大规模教育考试控制社会流动功能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4 丁小浩;我国专科与本科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相对位置和比较优势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5 岳昌君;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行业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6 雷万鹏,钟宇平;中国高等教育需求中的城乡差异——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7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8 刘海峰;科举制百年祭[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9 沈祖超;阎凤桥;;社会分层对于高等教育分层的影响——西安民办高校学生家庭背景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10 杨德广;;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八大转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陶能祥;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国强;论高等教育功能的失调与调适[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晓波;教育公平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分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罗先良;民办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令霞;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演变及其价值分析[D];东北大学;2006年

5 曹碧艳;社会资本对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高舒;家庭背景对重点大学毕业生初职地位获得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7 颜明珠;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分析与评估[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伟宁;;浅析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互动关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孙磊;董学梅;;高校毕业生个人价值实现与就业的关系探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侯龙龙;李锋亮;郑勤华;;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获得的影响——社会分层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4 孙春柳,张友星;大学扩招的背后——改革开放前后高等教育对我国社会分层的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5 吴秀琴;大学课程与社会分层关系初探[J];江苏高教;1998年02期

6 张晓涵;;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影响的调查分析——对H校2003级学生的实证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4期

7 刘颖;;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J];教育探究;2008年03期

8 于英林;;大胆探索,寻求改革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新路子[J];中国高等教育;1984年09期

9 毕吉祥;刘开模;;当前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1987年12期

10 凌坤;;严峻的挑战 可喜的探索——部份普通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综述[J];江苏高教;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琢;刘立静;;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2 冯彩玲;时勘;张丽华;;社会支持对求职行为和求职满意度的影响——基于高校毕业生的追踪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李冰峰;李放;刘玉莲;陈丽梅;;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观浅析[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鲍威;;民办高等教育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新市场的形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杨敏;;解放思想 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6 沈杰;;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前景[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7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杜锋峰;;高校档案馆的人力资源管理“从高校档案馆近年来人员结构变化说起”[A];北京高校档案学术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李凤琴;;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和转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A];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改革与创新——甘肃省高校档案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姜海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体制性障碍分析[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晋晖;走出都市 到基层就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2 ;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哪些就业优惠政策[N];人民日报;2004年

3 ;各地做好高校毕业生接收工作[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4 本报记者 李永平;高校毕业生:为自己定好位[N];山西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毛传来 通讯员 方W,

本文编号:1423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23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b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