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中国大陆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度因素分析与集成评估——基于2000年和2010年的横截面数据

发布时间:2018-01-14 18:40

  本文关键词:中国大陆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度因素分析与集成评估——基于2000年和2010年的横截面数据 出处:《现代大学教育》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十大城市群 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度


【摘要】: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因素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象限分析等方法,使用2000年和2010年横截面数据对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总体协调程度有所下降;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为"双领先型"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为"双落后型"城市群;整体而言,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非常显著,但贡献度随时间推移有所下降。加强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群高等教育质量,同时在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二者之间保持适度协调是促进城市群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Abstract]:By constructing the index system, using factor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quadrant analysis method,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en big city group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in 2000 and 2010 cross-sectional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fteen" and "11th Five-Year" period, decreased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degree ten city group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city group of Beijing Tianjin Hebei "double lead type" city group, city group of Central Plains,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traits city group, Guanzhong City Group and the Yangtze River city group as the "double backward type" city group; overall, higher education ten big city group contribution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very significant, bu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ecline over time. Higher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regional cooperation,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rove the city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gion The moderat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two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n urgent task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大学生就业稳定性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2JK0083 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安大学生就业难点研究”,项目编号:12S86 西北大学“十二五”“211工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公共管理硕士一级学科课程建设(教育经济学课程)”项目资助
【分类号】:G649.2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而共同构成的完整的“城市集合体”[1]。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肖金成、袁朱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耀;刘志民;;长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2000年和2006年横截面数据的比较[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3期

2 佘远富;刘超;;论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3 宗晓华;冒荣;;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及其与经济体系的调适[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4 秦洁;修晨;;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经纬;2009年02期

5 龚怡祖,章宗礼;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循环——苏南农村经济与教育互促机制的探讨[J];教育研究;1994年02期

6 朱迎春;周志刚;王大鹏;;我国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4期

7 姚聪莉;;论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J];理论导刊;2008年12期

8 曾鹏;;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的多层次因素分析及非均衡差异研究[J];人文地理;2008年04期

9 严全治;苗文燕;;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非均衡发展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23期

10 毛盛勇;;中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J];统计研究;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建青;;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因素及其协整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夏少萍;终身教育视野下 中国农民教育的反思与构建[J];成人教育;2002年01期

3 刘前冬;吴家春;;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计量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5期

4 叶磊;欧向军;卿圆圆;;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梯度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1期

5 陈雯;张平宇;张小雷;邓伟;杨兆萍;薛俊菲;杜宏茹;李雪梅;刘颖;;中国典型地区人文—经济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6 马义飞,白晓娟;确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BP神经网络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张思光;靳玲品;;地方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化的紧迫性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01期

8 毛建青;胡雪霆;;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研究;2010年00期

9 张平军;杨文君;;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虚假性批判——基于美日大众化比较的反思[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0年02期

10 曾鹏;朱玉鑫;;中国十大城市群国际贸易综合发展状况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志鸿;;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支持力度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然;赵庆年;钟耿涛;;中美两国在高校区域分布上的比较及启示——高校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角度[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高耀;刘志民;;长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2000年和2006年横截面数据的比较[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六生;省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霞;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陶军;研究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周仲高;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马晓苗;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企业文化渗透机制及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志强;城市增长的时空演进规律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李锦奇;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国明;城市群道路网络特性及演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霞;云南地方高校教育投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2 朱剑鸿;湖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永刚;宁夏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唐璐;我国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雯雯;教育伦理学视角下的师生冲突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北海钦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范敏;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廖娟;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任俊颖;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董艺乐;河南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建青;;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因素及其协整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周桂芳;;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贾彦东;张红星;;区域性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03期

4 孙彩虹;区域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5期

5 黄国波;;论当代大学生社会化中的家庭教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4期

6 熊文,吴玉鸣;广西城市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5年06期

7 邹阳;李琳;;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分析[J];高教探索;2008年03期

8 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年11期

9 王红波;;甘肃省教育结构差异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研究[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朱庆葆;刘志兰;;长江三角洲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欢;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施咏清;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军;;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及协调发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2 杨祖宪;李东航;;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学术论坛;2009年04期

3 刘朝霞;;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以广西为例[J];时代金融;2010年05期

4 叶苗苗;;安徽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2期

5 孔令国;;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天津经济;2009年09期

6 王世豪;金丹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内涵解析——以广东省为例[J];学习与实践;2007年07期

7 马龙;;谋求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双赢[J];技术与市场;2009年07期

8 张丽萍;;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下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7期

9 夏学文;;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促进作用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叶齐炼;;论高等教育发展的周期性[J];教育发展研究;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海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宏志;;人才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启示[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孙诚;吕华;;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史秋衡;陈萦;;美国高等教育供给模式与教育质量的关系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高福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A];校长论坛——北京高校校长论后勤社会化改革论文集[C];2003年

6 赖绍聪;何翔;华洪;;地球科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建议[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娜;杨文豫;;高校扩大招生对社会经济的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单中惠;;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李存俊;;大力支持独立学院的改革与发展[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10 张辉;崔晓林;;从拉动内需角度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林慧;高等教育与建设和谐西藏[N];西藏日报;2007年

2 记者 严凌;圈内高校对口支持与合作[N];黄石日报;2009年

3 张宁锐;高校教育基金会面临发展良机[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代群;大学圈地热有违高等教育发展规律[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蒋家平;大学圈地热有违高等教育发展规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上海大学 袁杜鹃;法学博士教育应注重国际化开放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缪志聪;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N];江苏教育报;2011年

8 新华社记者 尹鸿祝 本报记者 温红彦;教育部采取措施加快高等教育发展[N];人民日报;2000年

9 记者 吴鹏;我市高等教育发展迅猛[N];黄冈日报;2006年

10 陈晖;高等教育发展的“台州速度”[N];台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磊;微型社会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慕静;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5 阎志坚;中国高等教育宏观决策体制与过程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杨欢;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郑中华;基于制度视角的高等教育政策评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张志刚;高等教育区域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保星;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10 储祖旺;中国高校筹资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华;高等教育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周鹏;大学城建设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3 孙军;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黎娜;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与财政政策安排[D];山东大学;2008年

5 刘煦;山东省高等教育公平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周登高;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度的测算与提升策略[D];湘潭大学;2008年

7 黄嘉慧;新中国高校图书馆文化发展及其对人才培养的作用[D];湖南大学;2009年

8 李海云;论古希腊的高等教育[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刘晓莉;南京国民政府初期高等教育发展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建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24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24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c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