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当代人生存方式的嬗变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调适

发布时间:2018-01-16 10:23

  本文关键词:当代人生存方式的嬗变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调适 出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存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调适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调适必须以当下人的生存方式为依据,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使当代人的生存方式从对单位的身份依附性生存向对市场的契约自主生存转化,从身份本位的生存向能力本位生存转化。按照社会成员之生存与政治体系之结合的亲疏,可以将当下人的生存方式归纳为:体制人、社会人、边缘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调适,应该按照单位教育的强化,组织教育的嵌入与普及,社会服务与社会保障的承载教育,以中心向边缘辐射与累积的途径进行。
[Abstract]: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t be based on the adjustment of contemporary people's survival way as the basis, the Chinese social transformation makes the contemporary people's survival way from the identity of the unit attached to the contract market survival independent survival transformation from identity based survival to survival ability standard transformation. By combining the survival and political system social member the relationship can be as the human survival way as follows: system, society, edge. Adjust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ganization,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embedded, educational social services and social security, to the center to the edge of the radiation and accumulation way.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1003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810019)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学界对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多有论述,但这种建构逻辑是以“静态的人”为依据的,如此设计胜之于宏观而失之于具体,动态性与变化性不足,其补漏之道在于以人的“现实”为依据,根据人的生存方式来观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调适。长久以来,论证思想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徐贵权;;当代中国人生存方式嬗变的主体性向度[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09期

2 邹放鸣;;澳大利亚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以悉尼大学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08年05期

3 李连根;夏惠敏;;社会边缘人就业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年11期

4 李汉林;中国单位现象与城市社区的整合机制[J];社会学研究;1993年05期

5 李萍;童建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返本归真[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05期

6 褚凤英;张宜美;;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范式[J];探索;2006年03期

7 朱晓宏;;从现实的人到理想的人:教育存在的理由[J];基础教育;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焦秀君;;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邓晓宇;;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高建;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关怀[J];理论前沿;2000年04期

2 于显洋;单位意识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1年05期

3 谭深;城市“单位保障”的形成及特点[J];社会学研究;1991年05期

4 陈秉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3期

5 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3期

6 黄蓉生;白显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02期

7 张澍军;;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的若干重大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1期

8 林滨;;意识形态在价值教育中的合理定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9期

9 刘新庚,李四益,文银花;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的新认识[J];探索;2002年04期

10 ;艾思奇研究在国外[J];哲学动态;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机;龚正球;;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调适[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王莉;女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之调适[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杨邦勇;;当代大学生成长中的误区及其调适[J];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姜雪丽;;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调适[J];航海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5 王伶俐;;大学生择业心理的错位与调适[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罗诚;;高校秘书人员情绪管理探析[J];高教论坛;2009年03期

7 王芸;;金融危机下毕业生择业心理的调适[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年02期

8 刘娟;谢宏;杨敏;;医学院校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剖析及调适[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05期

9 王瑞s,

本文编号:1432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32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2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