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校企共建创新实验平台建设探讨
本文关键词: 校企合作 分布式 共建 实验平台 出处:《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普通高校与中小企业因企业资源规模、高校层次定位、地域行业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校企合作共建受限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分解合作规模、扩大合作企业、扩展合作途径的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方案。通过建立联合培养基地、专项实验室和校内创新实验室的方式建设分布式创新实验平台,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校企共建实验平台的改革与创新。这种分布式校企共建模式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普通工科院校里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caus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scale of enterprise resources, the orient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restrictions of regional indust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problems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scale of coopera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expanding cooperative approache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joint training base, a special laboratory and an innovative laboratory on campus, a distributed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is built. It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t has realized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of co-construc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this distributed mode of co-construc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has a good value to be popularized in general engineering colleges, where the 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s the main part.
【作者单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258)
【分类号】:G647;F27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电霆;周德俭;周娅;韩传久;赵进创;李凤云;;电子设计竞赛对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改革的促进[J];高教论坛;2007年05期
2 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3 李德海;;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15期
4 张经强;;高校产学研合作中的若干问题及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年01期
5 刘艳;朱昌平;黄国铭;;开放式电子信息类学生创新平台的层次化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3期
6 朱昌平;葛蕤;刘静;刘昌伟;;“校企合作”提高IT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06期
7 姚金水;刘建安;李梅;;校企共建实验平台及联合培养研究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2期
8 刘和东;;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欢;;推动产学研结合的若干法制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2 何福贵;张梅;;校企深度融合的五阶段职业化培养[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邓筠;陈崇辉;;培养电子类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J];才智;2010年11期
4 葛秀华;;高职英语专业与商业特色街区“合作共赢”的实现途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史国军;衣淑娟;王全;刘传明;朱洪君;;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甄别及培养成效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李志明;李艳;汪朝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年03期
7 赵姗姗;徐礼伯;;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11期
8 苗长兵;;稳定的校企合作是国家中职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捷径[J];当代职业教育;2012年02期
9 赵小东;;县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工学结合”的内涵分析为切入点[J];当代职业教育;2012年03期
10 杨双;唐晓辉;葛仁华;;通信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大众科技;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韩同样;邢书明;;开放式教学在工程训练中的实践与思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孟利前;肖海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初探[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3 周罗;;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一些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弓建国;;刍议乌兰察布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5 Dong Kun;Huang Cundong;Fu Xianzheng;Bo Yang;;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urse of the Network Interconnect Devices in Liberal Education[A];2013年教育技术与管理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艳秋;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杨胜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结合成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刘炜;基于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莹莹;高校科研团队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丁伟;基于演化经济学视角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施雨;高职院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文少保;产学合作中的大学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玉兰;产学研合作对延边经济发展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6 黄泽霞;重点大学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陈鸿雁;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张茹;我国产学研合作中知识产权战略与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9 梁静;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10 李葳;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现状研究与对策[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金梧;;校企零距离对接 产学研合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05期
2 王淑华;戴慧;李大勇;;扩招后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欧仕益,傅亮,汪勇,唐书泽,黄雪松;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认识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4期
4 路培;;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0期
5 刘敏;郑江英;陈芳清;;提高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参与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4期
6 张新厂;钟珊珊;;“产学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7 贾永强;王迎新;;研究生扩招后的教育现状及改革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2期
8 李德海;;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15期
9 雷久相;;高职校企合作的创新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10 王越 ,韩力 ,沈伯弘 ,赵显利 ,俞信 ,胡克旺 ,谷千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兴,宋莉;积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机制[J];中国冶金教育;1998年04期
2 邵秋萍,刘标;从教育与科技创新谈校企合作的意义及模式[J];安徽科技;2003年03期
3 蔡向朝;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内容[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4 姜秀敏;张荫旺;;坚持校企合作 引进社会资金[J];高校后勤研究;2005年04期
5 李柯;;校企合作模式与绩效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王媚莎;;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困境与解决办法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黄志荣;;学分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年02期
8 赵志华;宋海生;;校企合作培养信息化人才若干问题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7年05期
9 张建云;呙于明;计成;李柯平;;校企股份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04期
10 刘引涛;;浅析校企合作中实训环节的规范[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蒋丹;;我国高等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徐俊波;王德才;于翔;;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教育[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4 何培玲;张兴丽;;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有效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韩喜秋;;对校企合作培养农经人才模式的思考[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赵兴太;郭晓燕;;新形势下研究生与企业合作管理模式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刘萍;;关于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A];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改革与创新——甘肃省高校档案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程韧;平子良;;探索校企结合模式,建设一流工程教育训练基地[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杨东宇;;培养创新人才应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研究[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10 孙运祥;;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褚宁;上海校企合作“升级”[N];解放日报;2003年
2 ;借助校企合作 构筑创新服务体系[N];经济视点报;2009年
3 记者 冯骏;石大与天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N];兵团日报(汉);2010年
4 通讯员 易果 瞿晓华;校企合作共创新型工业[N];团结报;2010年
5 驻昆山首席记者 姚喜新;加大校企合作力度[N];苏州日报;2011年
6 岳娟红;太原理工大学校企合作项目对接[N];太原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吴洪;校企合作,巧解企业研发人才瓶颈[N];福建日报;2009年
8 记者 姚颖盈;校市相融校企合作你兴我荣[N];柳州日报;2011年
9 全国人大代表 华旗资讯集团总裁 冯军;把“校企合作”进行到底[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10 记者 周卫东 通讯员 童吉根 罗盘军;湖北汽车钢板弹簧厂校企合作喜获“五大提高”[N];黄冈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颖翔;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志;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向河;我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王东红;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柏晶;校企合作举办高等学校的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艳丽;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合作模式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杏;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及策略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7 李冉;国内外本科层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8 吴勇;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占侃;校企合作关系对高校科研产出的促进作用[D];南京大学;2013年
10 陈贺勇;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02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502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