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中国大学文化转型:历史、现状及路径

发布时间:2018-02-11 07:56

  本文关键词: 大学文化 集权管理 实用主义 转型 出处:《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中国大学存在的一系列弊端,既有种种现实原因,也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传统有关。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体系诞生于小农经济的土壤之上,依附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权专制政治体制,形成了从属于政府、集权管理、实用主义等显著特征。近代以来,蔡元培、梁启超等教育家经过不断探索,借鉴西方大学的经验,反思中国高等教育的痼疾,基本确立了中国大学文化的理念。但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大学文化以新的形式向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传统回归。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中国大学文化并未发生根本变化,阻碍了我国大学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深入反思中国高等教育的传统,在大学理念和制度设计上实现彻底变革,实现中国大学文化的现代转型。
[Abstract]:At present, a series of drawbacks exist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re related to both practical reasons and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ancient higher education. The ancient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as born on the soil of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The centralized aut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of monarchy, which is attached to the unifying system, has formed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ubordinate to the government, centralized management, pragmatism, etc. Since modern times, educators such as Cai Yuanpei and Liang Qichao have been constantly exploring. Using the experience of western universities for reference, reflecting on the chronic diseas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concept of Chinese university culture was basically established. But after the middle of 20th century, with the change of social environment, Chinese university culture has returned to the trad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 a new form.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due to some special reasons, Chinese university culture has not undergone fundamental change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reflect deeply on the trad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o realize the thorough reform in the design of university idea and system, and to realiz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y cul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G64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晗;;上清旧文学之弊,下开新儒家之源——关于《学衡》杂志的再思考与再认识[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2 李刚,张厚生;《学衡》杂志初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吴立昌;重评基点和论争焦点——现代文学论争两“点”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朱寿桐;;中国新人文主义文人群体的确认[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臧明华;“蛇”隐喻在现实语境中的转化——从现代文学史上几首相关诗作谈起[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罗志田;清季围绕万国新语的思想论争[J];近代史研究;2001年04期

7 俞兆平;科学主义思潮中的学衡派[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范红霞;吴宓与柳诒徵的《学衡》情结[J];南都学坛;2005年05期

9 王川;陈寅恪、冼玉清纯阳观之游[J];岭南文史;2003年01期

10 蔡仲德;陈寅恪论(上)[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法周;;“五四”保守主义社会选择的两种取径——从梁漱溟到学衡派[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长林;;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3 李喜所;;中国留学生与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吴宓为中心的个案研究[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蒋书丽;论吴宓中西融合的文化理想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邓小林;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聘任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刘黎红;“调和论”与文化改造的理论和实践[D];南开大学;2003年

6 赵亮;海外体验与现代中国文学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董恩强;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宝云;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及其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易彬;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霁;学术网络、知识传播中的文学译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云涛;国故与新知的不同抉择[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彭雷霆;“五四”后迟来的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重庆;后“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及相关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张旭;简析近代中国留日、留美学生差异及其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黎聪;吴宓诗歌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刚;梅光迪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江;形与质并重,真与美同求[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林庆军;论吴宓的“留学与人生”[D];苏州大学;2007年

9 崔星;冯国瑞及其著述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徐徽;张君劢人生观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琳琳;;教育学院大学文化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杨秀芹;尚海秀;;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解读与思考——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06期

3 韩伏彬;董建梅;;近年来大学文化软实力研究综述[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王永友;郝菲;;多维度把握大学文化形成与作用的规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9期

5 陈捷;;大学大爱精神建设的现状及探索[J];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03期

6 张文江;;大学文化的刚性与超越[J];江苏高教;2011年05期

7 原建庆;;浅谈校园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J];吉林教育;2011年25期

8 黄凯;赵国付;;应用型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特征及实践价值[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刘兴华;王方艳;王仁高;;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学文化建设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06期

10 钱秀银;刘冰;;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大学文化软实力[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福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的几点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2 李巍巍;;刍议我国大学文化经营模式[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宋尚桂;佟月华;;中国大学文化发展的创新路径与教育改革对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4 王报换;;激活首都“大学文化”元素与打造先进文化之都的若干思考[A];2011北京文化论坛——打造先进文化之都培育创新文化论坛文集[C];2011年

5 付兆佳;;大学文化同质化倾向及对策探析[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李少静;;国际化进程中的北京农学院主体意识探微[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7 顾秉林;;建设创新文化 造就创新人才[A];《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刘向信;;营造和谐校园 促进科学发展[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9 关仲和;马丁;;浅论现代大学理念中的“和而不同”[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张岷;;东西部人力资源中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薪酬比较——上海、成都为例[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咸阳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刚;大学的“年轻化”和大学文化质量的提高[N];陕西日报;2009年

2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周奇迹;培育大学文化 实现科学发展[N];嘉兴日报;2009年

3 薛晓萍 黄德辉 潘立勇;积极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大学文化[N];河北日报;2009年

4 杨向荣 王菁华;培育大学文化 建设和谐校园[N];人民日报;2009年

5 无党派代表人士 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学院 许立;大学文化与大连城市精神[N];大连日报;2010年

6 路静;试论大学文化的构建[N];吉林日报;2011年

7 安庆师范学院院长 朱士群 本报记者 李陈续;大学文化要跟进时代[N];光明日报;2011年

8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基地 执笔 何频 李洪华;如何推进大学文化的生态化建设[N];光明日报;2011年

9 大连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柳振万;推动大学文化同高校党建有机融合[N];辽宁日报;2011年

10 楚雄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李云峰;着眼育人为本 构建大学文化[N];楚雄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友;我国国防工业院校的大学文化体系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李继兵;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李长真;大学文化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健;大学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及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李福杰;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为鸿;大学文化创新与组织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薛绍聪;大学主体间文化的缺失与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肖楠;大学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高山;大学学科文化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任喜峰;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黎;和谐视阈下我国大学文化的特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2 顾佼佼;我国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缺失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华文健;企业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对接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4 吴建玲;大学文化对大学人发展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5 翟海刚;大学文化对创新人才的育人作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6 高广元;关于我国大学文化的分析与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7 贾震巍;西方大学文化与我国大学文化的建设[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8 杨博;大学与社区的文化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朱小娟;论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林建荣;社会学视野中的大学文化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02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502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3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