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注重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02-16 20:24

  本文关键词: 人才培养质量 协同创新 创新发展 创新主体 主动参与 高校 企业 创新战略 科学研究 理论与实践 出处:《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当前,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掀起了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热潮。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双重主体,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利用协同创新环境的良好机遇,进行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的改革,让人才的培养不再局限于高校,而是充分利用所有创新主体的有利资源。更进一步,从其他创新主体的角度来说,协同创新需要其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提高
[Abstract]:At presen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develop deep cooperation and establish strategic allianc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which sets off an upsurge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which is the dual subje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s deeper significance lies in making use of the good opportunitie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to reform the training mode and methods of innovative and high-end talents, so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favorable resources of all innovation subjects. Furtherm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ther innovation subject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eds to b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and to improve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宁滨;;全面推进协同创新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01期

2 杜占元;;准确把握总体要求 精心做好“2011计划”启动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炎清;程军;;航海院校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1期

2 潘和平;孙道胜;;互依·联盟·博弈:产业技术校企协同创新机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李红梅;卢苇;邢薇薇;张红延;冯凤娟;;产学合作育人机制的改革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4 黄长清;;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方向)特色化建设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何根海;;区域协同创新的策略——以池州学院为例[J];大学(学术版);2013年03期

6 张文恺;李海滨;;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协作培养[J];经营管理者;2013年23期

7 骆德渊;秦东兴;黄洪钟;;构建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机电工程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研究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年07期

8 董剑;;深化人事机制体制改革构 建协同创新管理新模式[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3年02期

9 吴绍芬;;协同创新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J];高校教育管理;2012年06期

10 何根海;;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思考及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Z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浩;黑龙江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春梅;刘春花;朱强;;基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科技创新转型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年08期

2 蔡文伯,严文;树立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质量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胡茂桐;推进教育管理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北京教育(高教版);1999年04期

4 陈巴特尔;高等教育大众化过渡阶段中的人才培养质量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6期

5 刘怀忠;关于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1年02期

6 夏镇波;陈利根;;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若干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12期

7 潘瑞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人才培养质量分析系统[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马卫东;;教育创新与高校人才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1期

9 谢金;;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看教学系部的教学档案管理[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孙培廷;赵宏革;;把握理念 明晰内涵 用科学系统的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大连海事大学质量管理体系10年运行回顾与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智峰;李同明;;努力打造民办高校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张耕;;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戴塔根;万方;;“产学研”三结合提高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A];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地学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董正华;赵天才;;强化经典课程教学,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A];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国义;;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6 张凤阁;马少华;;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体现人才培养特色,科学修订教学计划[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丁友梅;雷亚宁;;加大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明华;;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专业教学融合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9 王家民;王芳媛;孙浩章;王丰;马建华;;以多学科为基础的包装工程教育及人才培养问题思考[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黄雨;;高等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探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岚;多项举措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N];消费日报;2008年

2 方政军 陈思中;华中科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柯昌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生命线[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CAXA、韩道阳;CAD的协同创新设计[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5 李传永 孙红军 伍义涛 邬宝山;精心造就现代警官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N];人民武警;2003年

6 淮南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方川 副部长 唐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N];淮南日报;2010年

7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兴华;协同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N];科技日报;2011年

8 ;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N];黑龙江日报;2009年

9 记者 纪爱玲;北京协同创新服务联盟专利推广成效显著[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10 通讯员 王佳;将学习实践活动落实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N];中国民航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唐文献;KBE环境下面向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支持系统研究[D];上海大学;2003年

3 申红艳;基于动态建模的网络联盟企业协同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贺灵;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评及增进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孙长青;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小芬;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驱动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林莉;基于知识活动系统理论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何鹏;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赵雪峰;基于价值网的电信运营企业协同产品创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10 于树江;集群式产业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博;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绩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阙攀;大学学术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马骥;河南省促进协同创新政策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张倩;高校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张婧;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方明;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徐梦;基于供应链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丽华;基于创新集聚的协同创新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李耕;论协同创新与企业快速成长[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时亚静;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演进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16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516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9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