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7904字 投稿:陶烔烕 w
本文关键词:构建“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构建“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7904字 投稿:陶烔烕
全文1页 共7904字
【摘要】Scratch是麻省理工学院针对儿童设计开发的程序编写语言与环境,目的是让儿童在创作体验中学习编程、表达自己的想法。依据美国学者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圈理论,作者提出“模仿制作—观察反思—概括知识点—自主创作,的教学活动模式,并在金华师范附属小…
【摘要】大数据是近年来IT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在数据量庞大、种类繁多、信息多样化的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服务和数据利用方式将发生显著的变化,并因此带来新的机会。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完美结合,使得高校可以对其数据资源采取完全数据筛选的方式来进行分析、挖掘…
【摘要】“顶岗实习”是H大学为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支持力度,强化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而启动的一项工程。论文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法对H大学非教育技术学专业顶岗实习生进行调研,通过了解学生对目前教育技术技能岗前培训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三维一体”教…
【摘要】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因素,加强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针对目前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存在问题,提出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学科微格教学训练和教育实习”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微格教学视频点播评价平台和院校协作共同体多种途径,共同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教学技能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为适应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师范教育;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7-0049-05
一 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衡量教师职业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掌握和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教师职前培养主体的高等师范院校,如何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观念,强化他们的教育技术能力,以使他们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未来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要求,使之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当前国内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职后教育上。2004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下称《标准》),2005年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以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标准,2006开启认证考试,如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从培训机构、考核办法和认证方式已建立一整套全国性规范体系。但对于作为基础教育后备力量的师范生,其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却未能给予足够重视。虽然对于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国内有过一些研究,在中国知网上通过关键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进行检索,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文章有23篇,用“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检索,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文章有4篇,从相关研究文献涉及的研究内容分析,内容涵盖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习环境建设、模式改革、评价方式和网络教学实践等方面,但基本上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为单位,孤立地探索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形式进行,远离中小学的教育真实现场,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基于“校本”的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严重脱节,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对教师专业能力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各校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课时安排长短不一,相当一部分院校将其设置为36学时,难以确保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的落实;三是教学策略相对单一,虽然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甚至网络环境,但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实训少,很难保证学生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四是评价方式单一,多数学校仍然采用单一的期末闭卷笔试方法,不能客观反映学生掌握应用教育技术的实际能力;五是未把教育部颁布的《标准》作为师范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依据,使学生不明确未来职业生涯与这一能力标准的关系。单一的培养途径、有限的课时设置、模糊的培养目的等问题制约了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很多用人学校反映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薄弱,很难适应教育信息化和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与《标准》要求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培养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美国2002年就明确要求从教育类学校或系科毕业的新教师,应该具有“能有效地将技术整合到教学中的能力”,并针对职前教师开展一系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如PT3项目、TechCo项目、THREAD项目等,鼓励和扶持职前教师进行技术教育的创新实践。英国也专门制订“ICT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师能力标准”,要求教师应具备应用ICT于学科教学的能力和使用ICT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并提供在线资源和各种合作项目,使职前教师有机会从富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习ICT技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都提出相应的国家标准,目的是提升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让技术促进教与学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无缝结合。
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表明,必须制定规划化的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加强师范学院与中小学校合作,建立良性的互动合作机制,使师范生有机会真正体验利用技术支持教学,才能有效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然而,我国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上相互隔离,相关研究也各成体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主要依赖于校内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否开设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或是选修课全由各高校自己确定,处于无标准的混乱状态。加上课程本身缺乏统一的大纲要求,使得教材的编写意图不明确,教学内容选择多由任课教师决定,一些高校教师对中小学的各种新变化、新需求缺乏切身感受和深入真实情景的研究,脱离基础教育实际,可见,单纯依靠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方式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是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未来教师的教学素质要求。
二 创建“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体系
教育技术能力作为师范生的一种综合素质,不是单靠开设一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就能培养起来的,为了提高培养质量,针对目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途径单一及存在缺陷,借鉴国外的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以《标准》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大纲》为依据,构建“课程学习、微格训练、教育实习”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课程学习”是在充分研读《标准》《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和分析模拟试题基础上,重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形成课程的培养目标与“标准”要求相一致,课程内容与“培训大纲”训练内容相对应,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基本掌握《标准》要求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微格训练”则是加强各专业学科教学论教师与教育技术老师的合作,在进行“微格训练”时强调信息化教学训练,使学生真实体验技术在到学科教学中应用。同时设计开发学科教学微格教学点播评价平台,学生通过平台将自己的“微格教学”加载在网络上,接受来自指导教师、其他教师和同学的评价与指点; “教育实习”则是加强与中小学校合作,建立固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实行实习的导师制等途径,使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生之间形成更密切的配对关系,师范生可能更直接接受来自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指导,真实感受技术在中小学学校的应用实际情况。这样通过“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形成培训目的相互衔接、培训内容各有侧重,校内训练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职前与在职合作互动的培养模式,共同促进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1 制定适合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目标与内容体系
《标准》包括4个维度14子项目,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标定位在:全面提升学员的教学设计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为促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奠定理论、方法和技术基础。目的是促使中小学教师形成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重点强调教师具有利用适当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
通过对《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解读,并分析中小学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的部分模拟试题,发现《标准》要求中小学教师应能做到:a了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专业发展等基本概念;b掌握常用媒体的特点以及其对教与学的支持作用;c能熟练操作网络工具搜集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工具对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进行简单处理;d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或网页制作工具整合教学资源;e掌握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其关键环节,能利用相关概念和原理,完成一节课或一个专题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予实施或展示。
《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方向。将师范生的教育教育技术能力设置为培养学生拥有在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整合利用的能力。具体来讲,培养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知识,树立积极的教育技术意识、态度;教学资源环境设计与开发,具体包括熟练使用各种教学媒体,能够使用网络获取与交流信息,能够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或利用网页工具整合教学资源:掌握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能力,在学科教学中能使用适当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展教学活动等;同时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与时俱进适应信息化环境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一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框架和内容体系充分考虑信息时代下教师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中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囊括了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教育技术能力。
2 建立立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途径
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的现代教学素质,是师范生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连续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仅仅通过一学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除了需要基础性的课程学习外,还需要有后续的提升过程,建立立体的、分阶段学习对师范生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1)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形成初步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重点培养师范生初步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中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为主线,因它是对其他教育技术技能训练的一种综合应用,以完成一节或一个单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为真实任务,同时设计开发配套的学习资源,并在相应的教学环境中加以实施、交流。为此设计模块一:现代教育技术概述(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模块二:信息化教学设计(了解教学设计原理、流程,完成一节课或一个专题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模块三:信息化学习资源的获取与应用(各种教学资源的搜集方法、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加工等,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案搜集、处理各种相关的资源与素材);模块四: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设计开发与教学设计方案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或网络教学资源):模块五:信息化教学环境(掌握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特点、选择和规范操作等):模块六:教学设计案例交流研讨(在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方案,并与同伴交流评价)。
在课程教学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技术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强调任务驱动、注重设计的真实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和设计教学资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技术能力的目标是帮助教师建立“如何整合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那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本身就应该体现这一理念与方法。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和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还发挥网络教学功能,我们先后开发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微格教学技能评价》、《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等多门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供学生们通过网络自主扩展学习和师生课余进行交流活动。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学生数量多、专业教师少的矛盾,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课堂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学生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学习教育技术,使实践和理论统一起来。网络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支持。同时网络上提供各种教学资源和媒体素材,为学生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开发软件提供素材和环境支持。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建立有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室、课件制作中心、卫星接收中心、微格训练中心等设施。在实验室管理上,成立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轮流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采取包括课余和双休日时间全天候开放实验室的办法,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学生通过网上对各种媒体设备、信息化教学系统等进行虚拟实验,等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后到实验室进行体验性的实际操作,加深感性认识,掌握教学媒体的实际使用技能,缩短了学生占用实验室的时间,解决了实验场地、设备不足影响学生操作能力提高的困扰。 (2)利用学科微格教学训练体会信息化教学活动
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能力。师范生在教育技术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在学科教学论课中加以实践应用,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内化为真正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科的微格教学训练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独特平台,师范生通过学科微格教学训练,体会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了提高微格训练的效果,可由学科教师和教育技术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微格教学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观摩教学案例,通过交流、讨论和协作,总结概括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培训目标和个人学习需要,结合学科知识和教学实践,设计信息化教学方案,并在微格课室信息化环境下模拟、组织学科教学,体会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放微格教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微格教室进行技能训练。为了提高学生对微格教学、说课训练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我们还设计、开发微格教学视频点播评价平台,通过平台,为学生提供可以借鉴各种层次、各个学科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技术在教学中的真正运用。平台除了有上传和下载功能外,还具有搜索、评价、打分、投票、点击排行榜等功能,每一位学生可以利用平台发布自己在微格教室录制的教学实践课,通过网络的实时或非即时工具,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也为实施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指导点评提供方便。并聘请教育技术应用方面非常有经验的学科专家、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网上指导,进行网上答疑与点评。利用微格教学平台上的投票功能,教务部门专门设置一个学生票选的说课比赛奖项,这些方法大大提升学生对微格教学和说课比赛的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提高。
(3)通过教育实习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师范院校开展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中小学输送具有教育技术能力的合格师资。因此,师范院校必须加强与中小学校之间的广泛联系。通过了解中小学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改进在校生的培养方案,加强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培养质量。为此,教育技术教师必须熟悉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态势,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定时组织学生到周边中小学进行调查和见习,了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增强教育技术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聘请一些中小学骨干教师或校长到师范院校向学生介绍中小学中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需求情况;同时建立跟踪档案,了解毕业生在中小学应用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表现,总结教育的成败,调整、改进培养方法,以获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通过加强与中小学校合作,建立相对固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为师范生提供“亲历学校教育的实践”机会,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锻炼师范生合理运用技术,提高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为提高教育实习的实效,师范学校和中小学实习基地共同制定教育实习计划、考核、评价等规章制度,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以实习基地导师为主,高师导师为辅。尽量采取“导师带队、师生结合、合理配置、成组派遣”的集中实习方式,高师导师深入实习第一线,全程指导和跟踪管理。实习基地教师将根据师范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师范生了解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了解技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技术在课堂的具体应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会使用技术支持教学、学习、交流、管理和促进专业发展。
建立教育技术学习交互平台,通过平台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和师范生可自由结成“研究伙伴”或“合作团体”,提高他们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平台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交流教学工作经验和方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分享教学工作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平台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伙伴们”可以将自己的知识、观点、技术、专长等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提升教学改革研究能力。师范生不因教育实习结束而中断与一线教师之间的联系影响教育技术能力提高,实现职前职后贯通、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的目标。
3 打造规范化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方式
借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的考核、认证方法,设计开发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估模型和针对性极强的考试平台,每个师范生他们在完成教育实习,回校后进行上机考试。考试内容、方式模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初级水平认证方式。考试平台根据各个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分成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生物、化学、物理、体育、信息技术、美术、音乐和地理等学科分类建立试题库。考试时间为2.5小时,考试时,各专业学生分别从对应类别的试题集合抽取试题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抽取语文类试题。考试平台从试题库为每位学生随机生成一份试题,试题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教育技术能力的综合知识考核,由50道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组成,主要考查学生对教育技术能力相关知识的掌握;一部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考试,这部分试题以资源包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资源包的内容包括与学生学所专业相关学科的中小学一节教材内容和一些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选用和自制素材设计、制作一个结构完整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要求课件符合某种教学设计原则,体现某种教学策略、具有多媒体特征和导航交互功能。真正实现考试的无纸化、规范化。该考试平台在学院进行的三轮考核中运行状态良好,得到师生肯定。在考核方式的导向下,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更加积极主动,起到“以考促学”的效果。规范化的校内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考核,起到自然衔接职前和职后的教师教育,确保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所需的高质量专业教师。
三 结束语
为了加快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对于信息时代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样,作为中小学教师后各军——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也是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说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事关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的话,那么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则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明天。本方案通过“课程学习、微格训练和教育实习”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从第5学期延续到第7学期,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学科微格训练、教育实习三个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有机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连续体,从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到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技术,直至利用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地指导并促进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改变当前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远离真实教育现场的封闭状态,利用交互平台,加强师生双方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强化与中小学学校的合作,促进师范生朝着教师专业化方向发展,达到“职前职后贯通,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目标,自该方案在教学得到实施,收到了良好预期的效果,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当然方案仍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以期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规范化的师范生教育技术培养机制提供参考,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实质性发展。
【摘要】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因素,加强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针对目前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存在问题,提出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学科微格教学训练和教育实习”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
【摘要】针对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全面而准确获取学习资源这一难点问题,文章设计和实现了JavaFXRIA框架下桌面学习资源获取MASHUP富客户端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实现互联网上不同学习资源的整合检索及汇聚等功能,方便学习者快速定位、浏览、下载自身所…
【摘要】当前高校计算中心机房的硬件建设已基本到位,如何拓展机房的实验教学服务,提升教学服务功能是当前计算中心面临的紧要工作。结合计算中心的工作实际,文章就改造建设中心机房内外网络和拓展提升基于网络共享平台的各项教学服务进行了探讨。【关键字】计算中心;…
【摘要】为了解课程微博的知识分享效用,该研究以“教学设计师”课程微群为个案,从知识分享的内容效度和传播效度两个方面,分析该课程微博的知识传播分享效用。结果发现:在被统计的微博中,大部分内容是用来传播分享知识的课程相关微博:超过三分之一的微博引起了学生…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本文关键词:构建“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3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53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