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介绍

发布时间:2018-02-26 00:25

  本文关键词: 机械工程学科 湖北省 创新人才培养 理工大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地区 学科建设 重点实验室 科技支撑 出处:《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2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建设以技术创新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紧密围绕建材、交通(含港口)、汽车三大行业特色,成为了行业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支撑华中地区和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机械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2003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机械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被批准为湖北省特色学科。近5年来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重点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建设有教育部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陆交通实验实践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船舶运输实验国家级实训教学中心、数字制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现代汽车零部件技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iming a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raining of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closely revolves around building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including port and automobile), and has become the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high-quality specialized talents in the industry. It is an important base to suppor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entral China and Hubei Province. The disciplin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s the key construction discipline of the national "211 project". In 2003, the Ministry of personnel approv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of postdoctoral research mobile st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was approved as a national key discipline in 2007, 2008 was approved as a special subject in Hubei Province. In the past five years, he has presided over the undertaking of the national 973 project, More than 100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project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key fund projects,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mmission key projects, and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leve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one first prize and one second prize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ward. There are 6 first and second priz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Hubei province, 2 third prize, 1 first prize and 1 third prize of Hubei technical invention prize. The n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the experimental training center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been built. 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Land and Water Transportation, National training and Teaching Center for ship Transport experiment, k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in Hubei Province, Technology of Modern Automobile parts and components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正伟;杨丹;;加强实验室建设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8期

2 陈吉忠;;大力加强学科建设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李红阳;王立峰;高永丰;牛树银;刘荣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09期

4 史作安;李宪利;徐柳明;;发挥学科建设优势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01期

5 蔺万煌;苏益;张学文;卢向阳;;加快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1期

6 ;构建“学科-专业-基地-公司-农户”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农科人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周浩波;;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04期

9 刘拓;屈波;;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4期

10 ;西安理工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瑞兴;李淑琴;;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刘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玉梅;;高校学报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徐跃进;王平祥;唐铁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朱善安;杨敏虹;阮秉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与创新人才培养[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海燕;邵雪梅;张茂先;;加强学科建设,提升高校综合实力[A];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医学科研管理研讨会征文汇编[C];2006年

7 刘沫;陈海宁;陈晓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8 陈素莲;;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况迎辉;宋爱国;;学习与研究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10 周立求;;高校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林;江西理工大学:以学科建设“培育”科研优势[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2 通讯员 谢霞宇 程洪莉;西安交大: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何止一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谭华健;5年引入17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N];中山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莉 郑荣;成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入选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王继军;在服务和贡献中提升实力[N];天津教育报;2009年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郑志明;创新人才培养须打破科学与技术的壁垒[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李燕茜;创新人才培养要从拼分中走出来[N];福建科技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闫松 甘勃;教育模式不利创新人才培养[N];大众科技报;2011年

9 周兴国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要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王定;构筑创新人才培养高地[N];平顶山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开富;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3 左兵;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5 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梅;基于生态原理的学科协同进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杨志兵;高等学校薪酬制度与薪酬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何彬生;转型时期我国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张梅俊;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肖静;基于组织效率的大学权力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新;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杨相坤;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先武;湖北省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互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颖;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高昀;论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规划[D];湖南大学;2005年

6 于文波;研究型学院学科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王京;地方高等学校特色学科建设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立伟;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大学学科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李华;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金京姬;合并重组的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35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535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4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