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业发展的大学生学职业柔性对接的实现
本文选题:大学生 切入点:学业发展 出处:《兰州学刊》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学生学职业的"柔性对接",应基于学业发展的现实结果和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和类型要求而发生。因为,高校提供的专业教育所呈现的专业性课程教学和社会性实践活动,是实现学职业柔性对接最具"柔性"的部分和资源;对大学生学业发展和学职业对接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准确具体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主动有效地认知和选择,实现大学生在专业知识、迁移知识和适应能力方面发生变化,并帮助他们适应学职业环境变化需求,以及在学习行为、态度和观念方面发生变化。
[Abstract]:The "flexible doc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actical results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the basic quality and typ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for professionals.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rovid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esents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which is the most flexible part and resource to realize the flexibility of learning profession. This paper makes an accurate and concrete judgment on th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career doc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on this basis helps them to actively and effectively recognize and choose, so as to realize the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of knowledge and adaptability to change, and help them adapt to the changing needs of the vocation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in learning behavior, attitudes and attitudes to change.
【作者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江苏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及教育的认识与实现”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JG1485)
【分类号】:G6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鲍威;;未完成的转型——普及化阶段首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2 王伟廉;;关于“好课程”的思考——兼谈精品课程的国家评选[J];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04期
3 王伟廉;高等学校本科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4 夏志梅,彭光芒;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方式的传播学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5年04期
5 朱红;;高校学生参与度及其成长的影响机制——十年首都大学生发展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6 王伟廉;;质量、创新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静;;论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纪平;;广播电视大学内涵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2期
3 鄢高翔;祁克宗;;高校课程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3期
4 齐力;;农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5 端木慧子;;推进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改革思考——基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胡总书记讲话[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6 石卫林;;大学生过早实习:促进抑或阻碍学业参与?[J];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02期
7 傅承哲;;本土化学生学习调查工具的开发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03期
8 周廷勇;周作宇;;高校学生发展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03期
9 樊小杰;环蓉;;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提升的调查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年01期
10 赵晓阳;刘金兰;;学生参与度评价:一种学生主体的教育质量评价方法[J];高教探索;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雷劲松;王汝恒;;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伟平;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海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础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欧阳文;大学课程的建构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5 杨洋;生命视域下的传统道德与高校德育变革[D];西南大学;2009年
6 王一军;从“高深学问”到“个人知识”[D];南京大学;2012年
7 朱玉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资助就业培训实施效果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8 张茂林;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9 卢丽君;我国大学生学习信念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10 张劲英;大学本科新生学业成就之影响因素分析[D];厦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湘;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陈萍;高校学生参与度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唐巍华;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常丽丽;人本理念在大学教学中的实现[D];山西大学;2005年
5 严增兴;文科综合课程实施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6 夏吉莉;当前我国高师本科院校教育类课程改革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肖玉敏;中国大学主导价值取向的历史演进[D];吉林大学;2007年
8 詹星;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崔珂琰;我国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及其偏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彭传山;《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晓燕;陈洁瑜;;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美国NSSE“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2 马丁·特罗,濮岚澜;从大众高等教育到普及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3 朱红;;个性化深度辅导与首都大学生发展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4 周作宇;周廷勇;;大学生就读经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新视角[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1期
5 罗燕;海蒂·罗斯;岑逾豪;;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测量——NSSE-China工具的开发:文化适应与信度、效度报告[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5期
6 邬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与马丁·特罗教授的对话[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7 王伟廉;学术领域的特点对大学本科课程编制的影响[J];江苏高教;2002年04期
8 陈琼琼;;大学生参与度评价:高教质量评估的新视角——美国“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的解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年01期
9 王佳权;;大学生师生关系现状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海迪·罗斯;罗燕;岑逾豪;;清华大学和美国大学在学习过程指标上的比较:一种高等教育质量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鲍威;;扩招后中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鹃;;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咨询新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2期
2 戴芸;夏拥军;杨金鹏;;工科大学生学业不良的调查研究与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6期
3 黄文浩;;论先秦哲学思想对大学生和谐发展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8年09期
4 莫秀锋;;代币管制:大学生自主管理教育的可行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5 赵小云;张利;薛桂英;;大学生学业自我发展的特点[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07期
6 魏新兴;;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效应及消解机制[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7 伍兴阶;杨帆;陈芳;;浅析当代大学生交际挫折原因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年10期
8 顾信媛;;“工农兵大学生就是行”[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74年03期
9 洪盈;;我省高校工作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1982年03期
10 李莉;;选择恋爱期也属道德修养范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熊慧素;李宏翰;;恋爱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宋昕璐;陈友庆;;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佳琪;;大学生离传统文化有多远?[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王平;陶新华;;团体咨询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武青慧;;同伴性教育——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探讨[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周光凡;;大学生戏剧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2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4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8 ;支教毕业生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9 耿建扩邋傅春秘;秦皇岛“大学生低保”何以闲置[N];光明日报;2007年
10 王勇;留住大学生“村官”好处多[N];海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7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9 王浩;地方大学生军事择业心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莫力科;大学生信息能力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程葵;长沙地区大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吕鹏;重庆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绍强;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7 李明哲;大学生公民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白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宗桂;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王琦;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59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559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