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进程——以战略路线图为工具的历史分析
本文选题:人才培养模式 切入点:国际化进程 出处:《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战略路线图的分析框架能够呈现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进程中需求、资源和措施的相互作用,挖掘在创新驱动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发展的创新点。建议通过创新国内模式来满足个人对国际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通过提高多个元素的国际化水平来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发展;通过完善国际资源引入机制来提高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主体的创新。
[Abstract]:The analysis framework of strategic road map can present the interaction of demand, resources and 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Explore the innovation poin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drive of innovation, and propose to meet the strong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by innovating the domestic model; By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of many elements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by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introducing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higher education, and constantly optimiz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To achieve all-round, the whole process, the whole body of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本科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DA12061)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孟照海;;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及其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7期
2 程良龙;;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的演变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恒昌;论比较优势与我国高教服务出口的潜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阎永胜;;民办教育在各级教育中的发展空间和定位研究——以民办本科院校为例[J];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黄斗;梁谷子;;广西开展对东盟国家留学生教育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8年03期
4 程希;苗丹国;;出国留学六十年若干问题的回顾与思考(1949—2009年)[J];东南亚研究;2010年01期
5 秦雯;;浅论医学留学生学习医学汉语的重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12期
6 王琴;夏青;;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再认识[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6期
7 朱丽;;浅析中外合作办学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动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0年13期
8 苗丹国;杨晓京;;改革开放初期出国留学政策的形成与调整[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9 陈昌贵;;1978-2006:我国出国留学政策的演变与未来走向[J];高教探索;2007年05期
10 张晓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教育事业的回顾与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袁琳;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赵霞;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教育交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丰向日;“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程家福;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结构研究(1950-2007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宋建军;普通高中校长境外教育交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陆道坤;制度的输入与体制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仁国;政治、经济与教育的三向互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守江;中国学生国际流动:驱动力及风险防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文南;依附·探索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教育的影响(1949-1976)[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伟;上海市高等院校空间设计国际合作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刘佳;重庆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袁希;独立成班来华本科留学生培养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洁琼;清末和新中国初期聘用外籍教师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玉永;建国后来华留学生政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程胜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移民潮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刘学东;全球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竞争优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希;湖南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孙红英;《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王建慧;阿特巴赫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顾明远;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2 李立国;;大学组织特性与大学竞争特点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3 吴康宁;“有意义的”教育思想从何而来——由教育学界“尊奉”西方话语的现象引发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4 周谷平;张雁;;我国创新型大学建设中的理念引领——兼论经典大学理念与现代大学理念间的张力[J];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5 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一)——导论[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6 王晓华;纽曼自由教育思想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7 王晨;;从普遍知识到高深学问——大学观念的知识论逻辑及其变迁[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8 杨德广;;加强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思考和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纯;安晓利;;武警学院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武警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刘青;;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06期
3 董光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年03期
4 刘青;傅剑;;高校大类招生体制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丝绸之路;2009年12期
5 刘素华;朝克;;基于内蒙古支柱产业需求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网络财富;2009年11期
6 陈龙根;徐世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立交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年06期
7 姜良杰;;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09期
8 周光华;;独立学院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华章;2010年22期
9 崔旭;;地方高校国际交流合作面临的问题及策略[J];理论界;2010年08期
10 何全旭;;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分析[J];才智;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第二章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2 梁建民;;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文学学科的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与对策[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赵韩强;赵树凯;;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瑜;;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探讨[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李俊亭;杨睿娟;;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孙登明;;尊重学生个性,建立新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雷学文;俞晓;;土木工程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雪竹;;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9 但昭彬;;简析中央苏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董节英;;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凤华;高等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不能丢掉本土文化[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焦新;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战略性转变 更加重视保证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有效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主持人:裴力;高等教育切勿忽视心智模式塑造[N];中国改革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郑晋鸣;高等教育,亟待增强吸引力[N];光明日报;2011年
5 西昌学院院长 夏明忠;春华秋实七十载 继往开来谱华章[N];凉山日报(汉);2009年
6 牛建宏;质量工程:奏响教育强国的和谐乐章[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晏飞;为新中山建设提供人才支撑[N];中山日报;2009年
8 杨敏;北师大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N];福建日报;2001年
9 记者 郑伟庭 通讯员 粤学宣;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N];广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柴葳;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2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8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10 丁哲学;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金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海燕;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探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6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7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8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73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573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