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二级学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选题:大数据时代 切入点:二级学院 出处:《教育与职业》2015年3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从卓越人才培养的标准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内涵、标准及要求,阐述了二级学院在大数据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呈现的特点,提出了有效构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ining standards of outstanding talents and the demand for social talent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talents in big data's tim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 of training excellent engineering talents in big data era in the secondary college,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effectiv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talents.
【作者单位】: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2015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胜任力视角的我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HB15JY071) 2015年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社科研究年度基金项目“提升胜任力视角下的‘政行企校社·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GH151033) 2015年河北省人事厅人力资源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政行企校社·五位一体’合作培养人才研究”(项目编号:JRS-2015-3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2 侯丽媛;;大数据及其时代下的教育变革[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辉;;论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2 吴文辉;;论工程科技人才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培养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3 徐小兵;冯进;周思柱;;机械专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初探——以长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4 陈国铁;;“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0期
5 黄绍平;林友杰;唐勇奇;谢卫才;;电气工程师的知识能力要求[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年04期
6 张亮峰;傅彩明;彭浩舸;谢琪;高为国;;基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8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9 王东旭;马修真;李玩幽;;舰船动力“卓越计划”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10 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邱秧琼;基于知识体的资历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NGUYEN MINH QUAN(阮明军);中越卓越工程师教育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3 马世洪;全日制工程硕士能力结构评价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妍;柴剑平;;大数据及相关技术解读[J];广播电视信息;2014年02期
2 李文姬;;大数据的现在及未来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年08期
3 张韫;;大数据改变教育[J];内蒙古教育;2013年17期
4 邬贺铨;;大数据思维[J];科学与社会;2014年01期
5 汪应洛,王宏波;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9期
6 卞友江;;“大数据”概念考辨[J];新闻研究导刊;201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12期
2 龚志伟;知识经济与人才培养[J];教育与经济;2000年04期
3 刘峗,杨秀军,黄远友;论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安松叶,宁耀斌;大学要不断校正人才培养的方向[J];科技·人才·市场;2000年06期
5 徐天申;小议《关于人才与人才培养的断想》[J];思维与智慧;2000年05期
6 杨晓明,孟繁有;论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J];石油教育;2000年10期
7 施春华;论创新人才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王元丰;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01期
9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郑雅萍;;素质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与经济;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东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铁璐;李学军;;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体会[A];第八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3 周玲;王诗龙;;政府、社会与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构建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欧阳建平;徐绍红;侯志军;;地质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郑勇;刘凤然;马秀坤;;大学生科技活动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丰硕;;我国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徐平原;;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潘瑞芳;;浅谈基于“六西格玛”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策略[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慧;;西部开发为云南高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陈彬;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法制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皓 通讯员 胡文锋;农发行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工作[N];粮油市场报;2010年
3 淮海工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吴明忠;协同创新必须和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海闻;创新人才培养卡在哪儿[N];光明日报;2013年
5 记者 范珉菲;高层次医卫人才培养考核新模式推出[N];山西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刘溟;端正对金融衍生品的态度 着力加强人才培养[N];经济日报;2014年
7 记者 柳黎明;加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N];黑河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江尧瑞;抓住师资,,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N];光明日报;2014年
9 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徐亦平;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张久雷 记者 一丁;以人才培养促进生产力发展[N];遵义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益东;基于课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郭铭扬;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张燕娜;河南省桥牌基地人才培养动力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巩俊婷;浙江农村职业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考察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欣;高校人才培养的顾客满意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白晶;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案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赵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孟梦;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高校人才培养[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赵长江;复合型理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朱正茹;J学院全面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99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599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