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创新型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本文选题:电子信息 切入点:大类专业 出处:《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适应地方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等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面对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以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为主要研究、教改与实践的对象,对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索、改革和实践。以电子信息大专业平台建设为基础,构建面向行业经济和区域经济需求、适应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及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校、企、政共建实习实训平台和实习基地,通过实施以工程能力训练为特色的实践教学和积极组织学科竞赛及学生课外科创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cal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automobile industry,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outsourcing and so on, facing the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21th century,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he object of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is to explore, reform and practice the training system of applied talent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ersonnel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structure system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make full use of social resources,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s to build practice training platform and practice bas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the active organization of subject competitions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improve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the high quality applied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talents facing the production line are trained.
【作者单位】: 成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远;董世龙;姜玲云;江北战;卫金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7年01期
2 艾长胜;蔡少娌;昃向博;杜连明;孙选;;构建创新教育体系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年04期
3 杜月林;李飞;;开放实验项目的实施与低年级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3期
4 徐敏;卢周平;;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5 陈小虎;刘化君;朱晓春;张惠刚;屈华昌;;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4期
6 王新辉;张跃勤;刘辉;谢明华;郭民利;石成刚;;电子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12期
7 王亚飞;杨曙辉;李学华;;以电子设计竞赛为契机培养应用型人才[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年01期
8 戴波,潘渊颖,于林,赵晶;电气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年S1期
9 廖庆敏;秦钢年;;建立开放实验室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04期
10 杜月林;;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实验平台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春红;;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关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3期
2 郭亮;李先保;何永勇;陈杰平;;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大超;;高校国际合作视角下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2011年14期
4 方红;雷霖;谭建敏;;对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5 朱飞;刘进宝;李荣;;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6 何斌鸿;侯朝辉;唐课文;阎建辉;;地方院校化工类“三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7 周秋生;马俊海;冯守良;;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工程;2009年06期
8 杨朝辉;袁铭;张序;何继峥;;数字摄影测量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J];测绘工程;2011年05期
9 黄成群;;高职教育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10 吴庆华;杨建宏;;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树军;高金山;李志民;;融入新技术实验平台的构建及其教学应用[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金绍兴;王丽;田金荣;;光纤通信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马俊海;周秋生;;适宜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A];全国测绘学科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林逸群;;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实习新模式探索和实践[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雷瑞庭;宋跃;杨雷;;“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讨与实践[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林盛鑫;宋跃;;实验教学中基于WEB的元器件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陶彦辉;乐群;迟权德;岳伟甲;;如何更好地开展《数字电子技术》课程[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岩;刘陵顺;姜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合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王思华;;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探讨[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马振平;安金龙;赵亮;;工科院校电气工程学科本科生的实践教学[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北群;我国高校气象本科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狄明明;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需求对地方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欢欢;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铭;地方院校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沈良;民办职业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教学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绍斌;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纳学梅;适应电力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颖南;我国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邢晓鹏;电子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玉萍;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杨涛;麓华集团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施[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冀骋,徐超富;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及其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陶安利,蔺增金,王霞,郭菊松;一种有实效且易操作的强化辅导教学模式——谈电子设计竞赛的赛前辅导与准备[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年03期
3 王艳松;张加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年02期
4 颜七笙;童怀水;游泳;;建立开放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邹晓东,王忠法;开展新体制产学研合作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6 朱高峰;;创新人才与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7 庞永师;林昭雄;陈德豪;孟强;郭成;;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8 周建超;论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04期
9 梁宏,武高辉,陈复光;实施创新教育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1期
10 郭丽冰;沈志滨;曾常青;;开放实验室,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运生;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丽水;姚若河;;电子信息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2 汪建华,俞贵邦;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刘德仿;洪林;吴伟;;把创新教育贯穿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12期
4 史耀媛;卢朝阳;;电子信息类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9期
5 唐海燕;李春艳;唐龙;;论工科复合型应用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21期
6 宋思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7 李慧,路文江,许永祥,马骏;21世纪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8 张淑香;试论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陈淑兰,杨家富;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J];情报科学;2001年12期
10 苑乃香;师专师范生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及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相哲;李松淑;;大类招生与培养模式的思考[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2 王显利;张士成;孟宪强;刘茉;;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咏梅;陈少蓉;;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陆真;魏雯;林菲菲;;职前教师信息素养构建及培养模式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肖雄;;西南联大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耿青松;;小学教师数学文化观的调查与培养研究[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川;崔碧海;;土木工程“工程建造”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立山;姚丽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9 贺庆棠;李勇;张敬;;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孙建华;;应用性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徽 记者 赵建春;南京理工大学构建多级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毛学农;创新“零对接”的培养模式[N];江淮时报;2007年
3 记者 刘卿;云南经管院落户留学韩国新模式[N];昆明日报;2008年
4 记者任丽梅;高校将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创新能力[N];中国改革报;2009年
5 龙永筑;“贯通式”培养模式让学校、企业、学生“三赢”[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张蕾;“校内外双导师”打造合格音乐教师[N];音乐周报;2008年
7 申琳 罗静;南京大学探索“2+2”培养模式[N];人民日报;2006年
8 黄豁;全国8000名大学生报考重庆村干部[N];中国改革报;2008年
9 记者 郑荣 通讯员 刘人嘉;创新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10 记者 徐敏;本科生可直接读博士[N];解放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4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8 万明;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启者;基于项目的数字内容人才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杜刚;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文曦;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李四海;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张心雨;体育硕士研究生弹性学制培养体系探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6 韩莹;我国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分析与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高远;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欢春;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及其培养模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琴涛;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苏红;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06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60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