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校友文化及其培育的阐释框架

发布时间:2018-03-13 14:33

  本文选题:校友文化 切入点:群体资格 出处:《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研究包括校友捐赠在内的校友问题时,校友文化是一个更具解释力的视角。但从解析文化的两种传统观点出发难以确切界定校友文化,校友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多主体、跨空间、跨时段特质,意味着必须采用一种新的思路或模式对之予以解析。校友文化是一种基于学缘关系的共同体文化,表现为"群体资格"、"取向"与"程式"三个核心概念的统一。这一阐释框架的构建既有助于理解校友文化的内涵,探究校友文化的发展机制,又有助于梳理出校友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重要议题,以培育优良的校友文化。
[Abstract]:In studying alumni issues, including alumni donations, alumni culture is a more explanatory perspective.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define exactly the alumni culture, the multi-subject of alumni culture itself, from the two traditional viewpoints of analyzing the culture. Cross-space, cross-time characteristics mean that we must adopt a new way of thinking or model to analyze it. Alumni culture is a community culture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learning. It is manifested in the unity of the three core concepts of "group qualification", "orientation" and "formula".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framework can help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alumni culture 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alumni culture. It also helps to sort out some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lumni culture in order to cultivate excellent alumni cultur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基金】:浙江大学“985工程”三期项目(10508226)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谷贤林;王行;;美国大学募捐策略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2 孔春辉;校友文化培育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方文;;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贺美英,郭j,钱锡康;对高校校友资源的再认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5 曲正伟;;教师的“身份”与“身份认同”[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7期

6 佘正荣;价值共同体与环境义务[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方文;;转型心理学:以群体资格为中心[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8 霍桂桓;;论传统文化观看待文化的方式及其出路[J];哲学研究;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建萍;胡小东;谢兵;;试论校友的典型示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戴维海;黄春;高振华;;高职教育文化引进融合企业文化的认知与运作——以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引进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为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李婷;;大学生理想人格与积极动控素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孙为群;汉英亲属称谓词的翻译方法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李婷;;“素质”内涵演进与积极动控素质培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张睿海;孟娟;;生态农业开发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7 李雪彦;;政府认同的二维理论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林滟茹;;浅析大同之世的礼乐萌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陈珍珍;;《陈风·防有鹊巢》新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10 刘延芹;唐小城;;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之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翠华;;知识产权民事审判权滥用的公平矫正——公正视野下法官品德对专利民事审判权的影响[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谢明星;郝春东;殷融;;文明的显化:文明与潜意识关系的新视角[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蔡灿泉;;潮汕文化的霍福斯泰德架构分析及其对地方政府治理的启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4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周强;;刑事犯罪纪录与政府信息公开初探[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沈建;;论必然的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7 范道桂;;在传承与创新之间——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护根工程”[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8 梁全进;;关于《广西通志·教育志(续编)》篇目设计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9 谢英;;现代汉语辞格研究中的用例问题[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炳华;江顺;;文化融合:多校区大学建设不可或缺的工程[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艾娟;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天琦;黑龙江省高校实施跨校选课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伟;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长江;邓小平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舜;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马一博;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赵瑞粉;《现代汉语词典》程度副词配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焦燕星;日本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军,黄梅;美国高等教育募款机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多元化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2 王晓英;做好新时期校友会工作的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张华夏,颜泽贤,范冬萍;价值系统控制论——从感知控制到生态伦理[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佘正荣;如何从价值论导出环境伦理[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5 李政涛;;教育学科发展中的“制度”与“制度化”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叶丽芳;;大学形象、大学品牌、大学声誉概念辨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04期

7 方文;;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黄文辉,刘敏文;一流大学建设中校友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9 方文;;宗教群体资格简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麦可·布洛维;郑翔;;公共社会学[J];社会;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颐;论制度的价值取向[J];学海;1994年06期

2 余逸群;;当前小学生的价值取向[J];教师博览;1996年10期

3 王重鸣,陆兴海;不同年龄城乡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方法复合式分析[J];心理科学;1997年02期

4 吴光章;论社会价值取向的重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5 刘恩允;中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基本特征的调查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0年01期

6 刘志雄;“三个代表”的价值取向探析[J];社会科学家;2001年03期

7 林敏霞;以人为本——人类学最基本的眼光和价值取向[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8 鄢礼金;牛宝金;;谈学校的 人性化管理[J];吉林教育;2004年09期

9 许斌龙;中国血缘法逻辑及其普遍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8期

10 何杰;;论名校长培训的价值取向及其培训模式的重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楚明锟;周军;;作为价值取向的责任:一种公共行政的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玲;;政府作为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弘扬[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友谊;;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嬗变[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春华;;传承与创新——新时期城市规划改革的价值取向[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5 梁慧;;试析陈独秀“五四”时期的文化观在价值取向上的先进性[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君;;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取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谈大正;;公平和谐:生命法的价值取向和立法原则[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8 张忠利;;美国公共伦理与公共管理[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宋锦洲;赵靖芳;;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反思[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建华;;乡村休闲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取向[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抒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价值取向[N];四川日报;2005年

2 任悦;天津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价值取向太个人主义[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王多;从“裸体新闻”说开去……[N];中国妇女报;2006年

4 唐允明;价值模糊 精品难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胡良桂;以人为本:文学的价值取向[N];人民日报;2009年

6 本报评论员;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基层的“国家大事”[N];重庆日报;2009年

7 吴素玲;价值取向 值得商榷[N];文艺报;2001年

8 徐怡芳 王健;非正常价值取向为害当代建筑[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9 金岩石;纳斯达克改变A股价值取向[N];财经时报;2006年

10 胡绍学;从建筑设计的竞标评选看价值观之殇[N];中国文化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齐仁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晓阳;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红;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郑白玲;特与不特[D];西南大学;2008年

9 宋宝和;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洪伟;当代中国中小学纪律实践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秀梅;当代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现实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徐晓红;我国新闻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及定位探析[D];中南大学;2008年

3 张北坪;新闻舆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有效影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陈忠群;论中国大学精神的危机与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庞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价值取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唐明军;当代研究生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7 朱婷;普通美术教育生活化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8 银春;我国娱乐新闻的传媒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丽萍;关注“成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06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606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f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