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内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本文选题:策略 切入点:人才培养 出处:《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10期
【摘要】:推进高校内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高校自治的基本任务之一。本文主要从该体系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法两方面,阐述基于建设实践的战略思考和基本原则。
[Abstract]:It has become the basic Ren Wuzhi of university autonom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talents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trategic thinking and basic principles based on construction practice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is system.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教学改革与质量办公室;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
【分类号】:G647;C9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施晓光;西方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魏红;钟秉林;;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基于96所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文本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3 戚业国;代蕊华;;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想与方法[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4 陈小尘;胡弼成;;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及其借鉴[J];高教探索;2010年01期
5 吴鹏;大众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市场价值取向——合理性及其局限[J];江苏高教;2001年04期
6 戚业国;;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J];江苏高教;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波;葛金国;王俊恒;;大学生评教的理性思考与实践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王端庆,于永华,毛国红,李家新,曹大文;国内外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新进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张玉萍;;高校应树立多维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念体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于永华;;论教法、学法和管法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张志刚,韩燕晖;ISO9000:大学质量评估值得借鉴的体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周志新,胡青;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管理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7期
7 温正胞;;服务商品:国际贸易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新属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8 李伶俐;杨建辉;;对高校教师树立多样化教育质量观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1期
9 岳意定,隆娟洁;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战略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郭宇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异化与复归——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明;;“后评估”时期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构反思[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卢传坚;黄秀云;;创新管理机制,构建临床医学院教学保障体系[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3 卢传坚;黄秀云;;创新管理机制,构建临床医学院教学保障体系[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4 任颖;裘伟廷;;基于Internet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张志英;张彦通;;关于建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想[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卢传坚;黄秀云;;创新管理机制,构建临床医学院教学保障体系[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方鸿琴;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构建与质量审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继平;从冲突走向和谐:高等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慧;基于PLS-SEM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7 曾庆涛;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田光;教学私有信息化解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代;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业绩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叶亮;学校教学管理文件体系的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钰;基于医学教育标准的本科医学人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富勤华;高等教育评估方法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洁;本科院校内部质量管理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乐;上海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云霞;我国首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反馈有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艳蓉;高校教学服务满意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陈瑞浮;高校实验教学评价中评学系统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聪;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实习实效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伟棠;;美国当代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体系的特征及其启示[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2 徐超富;;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模式、特点及其启示(一)[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3 刘福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高校人才管理中的运用[J];高等农业教育;1999年07期
4 钟秉林;周海涛;;国际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发展的新特点、影响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5 钟秉林;;本科教学评估若干热点问题浅析——兼谈新一轮评估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框架[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6 戚业国;;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J];江苏高教;2009年02期
7 陈玉琨,沈玉顺;建立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系统[J];江苏高教;1996年02期
8 刘智运;;国际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10期
9 马丁·特罗;徐丹;连进军;;从精英到大众再到普及高等教育的反思:二战后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形态与阶段[J];大学教育科学;2009年03期
10 罗雄荣;张锦高;;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困境及其启示[J];理论月刊;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申;;论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培养路径[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胡骥;;从人事制度改革看人才培养与人才工作模式的创新——以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3 石富强;王承学;亓鸣;;转变思想 积极工作 认真搞好开放实验[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4 卢岷君;周亮文;;从人才心理需求谈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策略[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高婕;谢双显;杨洪;;培养高素质科技期刊编辑须把握“四个方向”[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丁涛;;学院积极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管成斌;;我国物流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10期
8 朱日;;《纲要》为高职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0期
9 李燕;;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20期
10 李占忠;日本化工类大学毕业生的能力评价及人才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伟;缪秉魁;廖庆园;荆元;;地质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与探索——桂林理工大学地质教育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惠民;刘沧山;张玉光;赵龙庆;姚孟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刘月胜;;加快VTS设备维护技术人才的培养[A];2008-2009年船舶通信导航论文集[C];2009年
5 凤磊;;中医医院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A];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三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2009’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6 周伟;高彦伟;;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加快地质教育改革[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马成松;刘昌明;许成祥;;走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道路——谈21世纪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刘明;;论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张文斌;;素质教育与校风建设[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学琛;王保顺;李志德;;实验室管理机关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晨光;艺术人才培养要有通识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文丰;福建教育迎接机遇与挑战 共探现代商务人才培养[N];海峡财经导报;2007年
3 刘喜东;中国建设报社与沈阳建筑大学签署共建协议[N];中国建设报;2010年
4 钟言;重点转向临床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王林强 特约通讯员 袁柏岭;为官兵量身打造成才路[N];中国国防报;2006年
6 记者 丰晓原;重视精品生产 加强人才培养[N];金华日报;2006年
7 记者 何勇;山东改革人才培养使用制度[N];人民日报;2006年
8 吴东升;开辟人才培养输送新渠道[N];华东电力报;2007年
9 王文;人生转折点上的柳传志:最希望得到人才培养奖[N];经理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殷雪静;2008年兵团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启动[N];兵团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罗丹;规模扩张以来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伍顺比;历史·现状·策略[D];西南大学;2013年
6 童话;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海关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北群;我国高校气象本科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王淑滨;中国高等学校社会价值增值的协同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徐群;基于软件外包的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万曦;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南;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邹林斌;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4 于晓荷;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装备人才需求的预测与人才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杜林灿;我国科技人才原始创新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汤琼英;新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TTP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贺志强;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8 张承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王莹;基于能力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郑婧;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1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66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