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协同创新理论下辽宁高校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18-03-31 18:19

  本文选题:协同创新 切入点:高校 出处:《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12期


【摘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创新组织,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创新实力的重要组织形式。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的高校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主体之一,是联盟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为联盟创新活动提供核心的智力支持。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辽宁高校在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借鉴国外高校参与联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高校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发展路径,以此形成一个集成的协同创新联盟,顺利实现联盟之间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创造与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
[Abstract]:The strategic alliance for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a new type of cooperative and innovative organization that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s a knowledge-intensive organiz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one of the main bodies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the main force of alliance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iao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strategic allianc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re deep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allia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Liaoning universities in the strategic allianc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o as to form an integrate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lliance and realize the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among the alliances smoothly. The cre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give full play to the strategic allianc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大连海洋大学;
【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涉海高校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中的发展路径研究(W2011038) 辽宁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辽宁高校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发展路径及其管理策略研究(2011401023)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殿阁;企业战略联盟:一种全新的企业发展模式[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2期

2 胡恩华;刘洪;;基于协同创新的集群创新企业与群外环境关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3期

3 王晨;付朝霞;;完善高校技术转移体系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宋慧;吕华侨;;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技术转移机制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14期

5 薛春志;;日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特点及效果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明华;试论跨国战略联盟与提高企业国际营销效率[J];商业研究;2005年03期

2 关玉红;动态联盟的资源流动及价值[J];商业研究;2005年10期

3 马玉芳,李必强;企业集团、供应链及虚拟企业的比较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1年02期

4 秦远建;论虚拟经营促进中国汽车工业产业集约化[J];汽车工业研究;2001年08期

5 王竹青;战略联盟——企业竞争新模式[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丁娟;王鑫;;国外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最新发展动向与启示[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7 汪娟;论虚拟企业与战略联盟的异同[J];科技和产业;2005年08期

8 朱青松;;企业战略联盟类型与影响探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9 陈晖涛;动态联盟:乡镇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朱九龙,袁汝华,陶晓燕;对中小企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越;费艳颖;;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模式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政利;;功能互补、产品终端与零售(连锁)联盟集团组织(FRR)范式研究——以中小生产性组织为例[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青熹;变革型领导、社会资本与协同创新组织学习的视角[D];南京大学;2011年

2 苑清敏;虚拟制造企业稳定运行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樊增强;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汪铭泉;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机制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赵雪峰;基于价值网的电信运营企业协同产品创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6 刘晓;海水养殖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流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周志太;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协同创新网络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项杨雪;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德芳;建筑企业联盟稳定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晓彬;中小企业战略联盟风险控制机制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海霞;非竞争性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徐常伟;博弈论视角下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跨部门合作联盟风险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周凯;集群环境下软件型企业协同进化成长与创新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6 沈莲军;复杂产品系统研发项目组织风险评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杨旭东;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战略联盟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张婧;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徐明;重庆整车制造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10 王瑭;典型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特征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瑞春;;关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技术转移[J];中国高新区;2010年07期

2 方晓霞;;日本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管理;2003年23期

3 徐宁;;我国科研院所产业化模式类型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8年04期

4 陈林,乐慧兰,赵兰香;协作研发: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1期

5 刘洪民;;以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为契机加强大学技术转移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6期

6 陈建安;李燕萍;吴绍棠;;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24期

7 谭清美;区域创新资源有效配置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年05期

8 柳岸;;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三螺旋模式研究——以中国科学院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1年08期

9 刘筱;王铮;赵晶媛;;政府在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作用——以深圳为例[J];科研管理;2006年04期

10 李新春;企业家协调与企业集群——对珠江三角洲专业镇1企业集群化成长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王道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比较分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5年02期

3 李雪梅,宋慧芳,黄忠德;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科研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4期

4 王凤坤;高校人事代理制度浅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王晓峰;对高校岗位津贴制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沈徽青;;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初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7 黄文銮;;构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路[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杨红英;;从“学习型组织"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J];韶关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周红军;;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8期

10 张宝锋;;学术权力提升背景下的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后评估”时期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构反思[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红;辛崇胜;;保存“平安奥运”遗产推进高校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建设[A];热诚献奥运 全力筑平安——首都高校平安奥运行动长效机制研究[C];2009年

3 高培玲;;浅谈高校内部会计控制[A];2002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集[C];2002年

4 黄布毅;王占波;胡炜;代振华;;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理探微[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陈春艳;;高校去行政化的途径选择[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洪凯;;论高校债务危机的成因与化解[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盛荣;;高校实施人才战略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陈力男;;试论高校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9 袁化伦;丁明忠;夏洁;;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工作的几点思考[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劲;项杨雪;柳宏志;;基于产学研战略联盟的高校创新团队建构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晖;坚决取缔高校内部考研辅导活动[N];河南日报;2008年

2 记者 田建平;我省高校以重点项目突破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N];山西日报;2010年

3 贺春兰;“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强化高校内部治理”[N];人民政协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王淼;“官学不分”现象必须尽快扭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胡跃平 朱虹;为了高校的科学发展[N];人民日报;2010年

6 知非;高校教师的生存状态[N];人民政协报;2005年

7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李忠云 校长 邓秀新;内外兼治破解高校协同创新困境[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苏子川;教材回扣的腐败黑洞究竟有多深[N];海南日报;2006年

9 陈敦山 庞震;以效能建设为契机 开创我区高校工作新局面[N];西藏日报(汉);2011年

10 记者 杨晨光;200名高校书记校长共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计[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2 王桂艳;美国高校内部质量指标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3 花长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与模式[D];河海大学;2002年

4 张辅松;基于自组织演化的高校成长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裕;高校教育服务公平评价及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吴洁;高校知识转移的机理及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 方鸿琴;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构建与质量审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杨;科技成果转化视角的高校知识生产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邓丽红;中国高校教育营销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陈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桂芳;高校内部经费科学配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杰;我国高校人力资源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孙中宁;高校内部权力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倩;高校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郭茜;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科学合作的案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王纯旭;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7 陈文贵;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构建[D];天津大学;2005年

8 王春玲;广西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杨维国;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卢黎;高校经费支出内部会计控制中的缺陷及校正[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1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691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6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