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与社会的共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适度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9 16:53

  本文选题:大学改革 + 人才培养 ; 参考:《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由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契合度欠缺,我国大学广受诟病。鉴于此,许多大学已经开始了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教育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可以帮助大学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但社会需求的潜在盲目性、实效至上性、频繁波动性和显现滞后性也常常让大学陷入盲目性、功利性、滞后性和被动性。因此,大学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应通过坚守自身逻辑并保持社会敏感性、厘清社会本质需求、鼓励差异化培养战略、协调共性与个性培养以及对特殊专业进行政策性扶持来维系一种适度的平衡关系。
[Abstract]:Because of the lack of fit betwee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ocial demand , our university has been criticized . In view of this , many universities have begu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guided by social demand .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2012SJD880106)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龚放;;试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2期

2 罗发龙;李盛兵;;和而不同: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必要张力[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洪军;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姚艳杰;姚静;;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柯佑祥;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哲学思考[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田海洋;於荣;;论地方高校的大学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毛国红;;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于永华;;论教法、学法和管法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席成孝;;从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看当代国际高等教育的新变化[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白玉艳;钟熙;;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8期

9 陈瑞丰;;高校学生权力——影响力的视角[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张烨;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矛盾及其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湛中乐;徐靖;;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秦前红;严晗;;中外学术自由权的宪法保障比较[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赵德平;陈仲堂;缪淑贤;;浅谈大学特色发展的几点想法[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张腾;;西欧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角色及启示[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吴国娟;;试析蔡元培大学管理理念及其形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白娴棠;;蔡元培“教授治校”何以可能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周险峰;;“士人”品格与中国高校教师群体的精神建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雷小生;;用改革发展的眼光审视高校育人理念的嬗变[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10 曹邦勤;;终身教育视野下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高考弃考现象为例[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叶;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9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飞;上海市杨浦区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由明;建立中国大学校长问责制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玉桂;转型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佳;论我国高校资助体系中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障[D];湘潭大学;2009年

7 张强;地方综合性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的困境与对策[D];湘潭大学;2009年

8 刘震;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曾强;破解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10 吴晓玲;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先俊;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李嘉瑶;高校办学定位选择及特色追求[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卢晓东;中美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4 谢维和;对口与适应——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关系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5 张昊;张德良;;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张力与耦合——以高校教师发展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3期

6 许纪霖 ,陈思和 ,蔡翔 ,郜元宝;人文精神寻思录之三——道统学统与政统[J];读书;1994年05期

7 李婵娟;;不可忽视的结构性矛盾:专业与就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关于普通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研究的文献综述[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6年12期

8 文东茅;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J];高教探索;2000年04期

9 王伯庆;;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与专业结构性失业状况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泽厚;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詹一虹;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林蕙青;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德伟;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治理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洁;新中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改革的历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陶小江;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许晓红;论结构性失业及其治理途径[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二辉;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杰;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失业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璐;孙文利;;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复合型人才培养[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2期

2 李宾飞;;关于社会需求型人才培养的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8期

3 孙克;;社会需求视角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周兴铭;;我国高等教育(理工科)要面向需求进行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年01期

5 黄家祥;;从社会需求看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J];黑龙江史志;2008年14期

6 秦洪雷;刘海涛;;试析黑箱方法对我国大学改革的启示[J];高教探索;2010年05期

7 魏明奎,张孔海,严佩峰,段鸿斌;实践性教学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姜采英;;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刘兆宇;;对发达国家大学改革历史的规律性认识[J];教育与职业;2006年03期

10 姜寿山;;坚持特色办学 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J];中国电子教育;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张学琛;王保顺;李志德;;实验室管理机关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惠民;刘沧山;张玉光;赵龙庆;姚孟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赵丽莹;杨波;王小唯;;高校学报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六集)[C];2008年

5 刘鹤成;;浅议学术交流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6 李炎锋;李明;王玲;汪海燕;;教学基地建设结合产学研合作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立国;;中法高等教育教学的比较与思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范焕谦;眭仿华;张务平;;突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提升就业市场竞争力之我见[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9 陈文斌;;两岸关系新进展给无锡市发展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肇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高校教学改革[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朱小祥;找准市场方位[N];光明日报;2006年

2 郭丹;人才培养(上)[N];福建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蒋建科 整理;大学生到基层是“炼金”而不是“镀金”[N];人民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雅琼;倒逼高校改革 对接社会需求[N];中国财经报;2010年

5 本报通讯员 邓维娜 特约记者 齐光瑞 本报记者 朱伟光;从“金杯”到“口碑”[N];光明日报;2010年

6 ;聚精会神抓质量 求真务实谋发展[N];黑龙江日报;2009年

7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 马陆亭;社会需求与教育理念:影响专业发展的因素[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屈会超;分流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N];光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凤山 实习生 龙敏 通讯员 周娟娟 李斯;创新载体,就业路子越走越宽[N];福建日报;2010年

10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郑南宁;以什么样的教育培养学生[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洪军;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罗丹;规模扩张以来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徐广宇;论现代大学的文化使命[D];南开大学;2009年

4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夏桂华;基于层次定位的我国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李朝军;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制度研究(1950-1965年)[D];复旦大学;2007年

8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淑滨;中国高等学校社会价值增值的协同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万曦;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南;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汤琼英;新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TTP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琰;高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郑婧;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严峻;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江娴;化工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张颖;大学权力治理结构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影响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郭金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何梅;牛津大学人才培养的历史传统与现代走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73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773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2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