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评价——基于爱课程网“精彩评论”的内容分析研究
本文选题:中国大学 + 视频公开课 ; 参考:《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12期
【摘要】: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对爱课程网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的"精彩评论"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在线学习者来源广泛,他们对讲课教师、课程内容、学习帮助等评价较高,且期望能够持续共享这些优质学习资源。不过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目前也还存在着开放性程度不够、师生网上交互较少、与国外高校公开课差距较大、课程学习资源还很缺乏等不足之处。因此,中国大学应在新技术媒体革新背景下,努力探索教学范式的转型,以满足广大社会学习者的终身学习需求。
[Abstract]:By using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through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wonderful comments" in China University Video Open course, it is found that online learners come from a wide range of sources, and they have a higher evaluation of lecture teachers, course content, learning assistance, etc. And expect to be able to continue to share these quality learning resourc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the lack of openness, the lack of onlin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big gap with foreig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the lack of curriculum learning resources. Therefore, Chinese universities should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paradig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technological media innov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lifelong learning needs of the vast numbers of social learners.
【作者单位】: 上海开放大学管理系;
【基金】:2012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面向学习者的开放课程质量评价标准研究”(课题编号:12YS166)基金资助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素莲;谢安邦;;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2 彭礼堂,李敏,张莉;论21世纪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3 宗文;;中国大学向世界学什么[J];艺术教育;2002年04期
4 曹汉斌;中国大学性教育的蜕变与反思[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王建民;中国大学:向哈佛学什么[J];北京观察;2005年11期
6 王处辉;;关于中国大学何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2期
7 郝贵生;;大学要努力办成“学习型社会”[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眭依凡;;大学新区与文化建设岂能本末倒置?[J];教育与职业;2007年22期
9 董云川;刘永存;;中国大学解放思想绕不开的几个问题[J];云南电大学报;2008年02期
10 梅义征;;我的大学观[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千目;戚ng;侯君;;一种高校科研竞争力的测度方法[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白玮;;“鲁艺”与中国大学精神塑造[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李福军;;试论儒家诚信观在当代大学建设中的地位[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侯海燕;屈天鹏;刘则渊;;科学学在中国大学的兴起与发展[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白玮;;鲁艺与鲁艺精神评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6 高明生;;现代中西方高等教育理念比较研究[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7 岳卫平;;Thomson Reuters科技集团与中国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的战略合作[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4: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创新与共享[C];2008年
8 李焰;;从中美高校比较中看中国心理健康教育[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9 李延保;;珍视传统 凝聚精神——兼谈中山大学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竹君;张磊:捐助耶鲁大学有错吗?[N];中国企业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岳振;朱清时:南科大不是中国大学主流模式[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3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 武书连 吕嘉 郭石林;2005中国大学100强(完整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4 本报驻京记者 江世亮;中国大学,你该做什么[N];文汇报;2001年
5 耶鲁大学校长 理查德·莱文;中国大学飞速发展的一个象征[N];人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温红彦;外国校长眼里的中国大学[N];人民日报;2002年
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 陈宗兴;未来中国大学的创新思路[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甘阳;中国大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9 张旭东;中国大学的精神使命[N];文汇报;2003年
10 顾海兵;步入禁区的中国大学排名(下)[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苗素莲;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晓刚;我国大学课程观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周玲;大学组织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魏海苓;战略管理与大学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郭丽君;学术职业视野中的大学教师聘任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欧阳文;大学课程的建构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查永军;中国大学学术管理中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庄峗;大学综合评价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赵俊芳;论大学学术权力[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龙;新时期中国大学学术治理改革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2 蒋心怡;委托代理理论下中国大学中的政府权力范式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3 何亮姬;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王景瑞;中国大学异地办学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沈媛媛;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川林;中日大学环境教育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殷之明;中国大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杨思帆;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研究:中美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莉;国内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10 刘爱生;大众化进程中的中国大学特色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86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786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