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结合之教育目的观探论

发布时间:2018-04-30 15:00

  本文选题:教育人性化 + 高等教育 ; 参考:《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期


【摘要】: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满人性的建构与发展。人性决定着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如何行动。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为人的教育。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人性化的理念。借鉴和吸收教育人性化的理念、处理好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间的关系,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坚守具有普世价值的高等教育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The ess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is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nature . Human nature determines how people act in a specific social environment . Education is the education of people . It is the education of people . Therefore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standard of education and the individual standard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the course of education .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universal value .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科研基金(2012-30361) 华南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2kyjj210)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洁;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2 刘宇文;论社会本位思潮对教育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3 扈中平;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舒婷;梁春;;人性化——教育的应然走向[J];教学研究;2007年02期

5 董建新;刍议个人本位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6 谈红;从人的本质属性谈教育管理的人性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7 平先锋;;浅淡教育人性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2期

8 刘东霞;巴登尼玛;;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注重人生幸福 回归生活世界[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杨建朝;;教育目的实现基点:儿童的具体生命——兼论教育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9期

10 杨春梅;;试论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玲湘;;湖南省望城县桥驿镇农村教育调查[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2 葛金国,程亮;论知识经济时代新型学校管理观的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彭文晓,王正福;论教育人文精神的遮蔽和显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 赖俊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培养问题[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张义兵;解构与整合:网络发展对制度化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林向阳,黄汉升;论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筛选机制和评价模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林向阳;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调研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9 梅霞;;体育教师形象与学生情绪的调查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8期

10 杨雅文,刘振天;教育学:无“教”抑或无“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揭章武;;基于公平教育视角解读“培优辅差”的教学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2 ;论学校组织的人为性——基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王鹭娟;李朝平;;“教育过度”问题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张稳静;毕仁芳;赵娟;;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案探讨[A];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杨启华;;追寻学校德育活动的游戏精神——以游戏精神改进当前学校德育活动[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5 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吕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薛原;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襄宁;葫芦岛市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辉;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胡松龄;教师专业化视野下中学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姜延文;临清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华斌;师生关系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白云莉;90后大学生财富观[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艳萍;灵魂的唤醒与生存的超越[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素萍;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谭新斌;教育的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青;;社科类图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8期

2 肖丽芳;;生命教育——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融合[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8期

3 赵国玉;人师的魅力在于人性化[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4 刘宇文;论大学素质教育的现实与理想[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张红;;实践知识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理论基础与教学价值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2期

6 张俊洪;陈铿;杨文萍;;以罗尔斯公平与正义理论的视角评述新加坡教育的新政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沈秀清;丁养军;;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刘振;程澜;;以人为本 交流情感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浅议如何改进大学课堂教学[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11期

9 扈中平;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谈红;从人的本质属性谈教育管理的人性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广林;;高等教育理念相关概念的内涵及相互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5期

2 王文胜;面向新世纪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使命[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2年06期

3 孙丽萍,张建华;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理念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4 衣俊卿;论高等教育理念的深层转型[J];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05期

5 刘华钢;当代高等教育理念与校园规划发展新趋势[J];高教论坛;2005年03期

6 蔡真亮;开放化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7 葛晓娟;;美国高等教育的理念及启示[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24期

8 龚静;邓小平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年04期

9 山鸣峰;试论高等教育理念对高校教师资源管理的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唐兵;;论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发展——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忠;郑启玮;;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调整[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高明生;;现代中西方高等教育理念比较研究[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3 吴佩玲;徐佳铭;江金山;;落实科技教育目的之新方法[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郑永彪;;关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的几点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龙运友;丁明科;;高等医学院校新生角色定位初探[A];第二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光映炯;;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刘黎明;;雅斯贝尔斯与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林杰;;杰斐逊与美国高等教育现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吴建新;林波;;创新人才培育的环境建设——民主化教育[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游飞;;高校辅导员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伍慧萍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问题研究所;竞争与国际化:新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范式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胡 杨;给学生法治待遇[N];经济参考报;2005年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 赵婷婷;西方国家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王志礼(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管理学院);确立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新理念[N];甘肃日报;2004年

5 福建师范大学 杨建义;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重在引导与尊重[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记者 刘晓平;让大学老师多出去走走[N];苏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晓春;全社会需重拾对教育的敬畏感[N];新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朱建华 白云;“成绩换学分”能否换来积极性[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薛保勤 姚书志;大学之大(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郭莹;应用之能:与时俱进[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3 徐丹;克拉克·克尔的高等教育实践与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颖洁;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高等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保星;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7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超;低碳时代与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2 刘相明;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罗凌斐;我国高等教育个体价值回归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孙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悦;张伯苓高等教育理念的三维表征[D];吉林大学;2008年

6 黄可钦;大学教育质量预警系统建构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升铭;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李伟娜;普通高等学校定位问题的探讨[D];天津大学;2005年

9 张e,

本文编号:1825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825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d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