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生师比: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示器

发布时间:2018-05-09 16:38

  本文选题:生师比 + 人才培养质量 ; 参考:《大学教育科学》2013年03期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高校生师比的研究及其发展现状的论述,强调了生师比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应加强对生师比本质与内涵的理解。生师比不仅仅是一个从师生数量和工作量角度计算出来的数据,也是师生责任心及其教学投入的反映。生师比的重要指示作用在于:生师比需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提出不同要求;控制班级规模,以小班授课为主提升教育质量;控制非教学人员的比重,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均衡各学科生师比,使之满足各自的合理性;分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从制度上确保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importance and problems of student-teacher ratio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emphasized,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and connotation of student-teacher ratio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atio of students to teachers is not only a data calcul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umber and workload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but also a reflec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ir teaching input. The important instructive function of the ratio of students to teachers li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ratio of students to teachers needs different demands from different schools and disciplines; it should control the class size, give priority to teaching in small class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control the proportion of non-teaching staff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s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balance the ratio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to satisfy their rationality, to separate academic power from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to ensure the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from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董云川;论大学行政权力的泛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2 徐小洲,张剑;我国大学行政权力分配中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胡弼成;;教育主体评议[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2期

4 杨静;姚利民;;关于高校班级规模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5 毕宪顺;国外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模式及其趋势[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张弛,张斌贤;美国大学与学院的生师比和班级规模[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1期

7 范哗;;大众化进程中的生师比与大学质量关系——世界一流大学生师比研究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2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赵翔,金艾裙;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雷金火;;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张锦智;张春秀;;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主体间性视角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林中明;;论大国[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进程中的东亚与美国”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4 ;On Great Nation[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北京论坛(2005)论文选集[C];2005年

5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田正平;杨云兰;;“冲击——反应”模式与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失语症——以《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姚加惠;张亚群;;西南联大管理模式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9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韩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民办高职院校战略定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悦;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峰;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性[J];东南学术;2002年02期

2 杨守廉;;李政道:培养精英就要“一对一”的精英教育[J];国际人才交流;2010年12期

3 杨颉;;71所重点大学2000-2004年办学情况的定量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3期

4 曹永昕;刘华;;从美国高校班级规模看我国高校大班课堂教学存在的现实意义[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6 邬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与马丁·特罗教授的对话[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7 纪宝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8 关颖婧;袁军堂;;法国大学校的精英教育及其启示[J];江西教育;2006年09期

9 蒋士会;试论高校大班课堂教学的优化[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1期

10 万圆;;试答钱学森之问:加强高校师生互动——基于控制生师比和班级规模的探讨[J];教育与考试;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倩;;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调查[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10期

2 许晓东;李美华;陈国松;;学生支持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4期

3 张奋平,,李曼舒,杨志兵;高校教师配置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1996年03期

4 王琦;河南省高等教育5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州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5 袁双龙;郭峰;;高等学校生师比研究述评[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年04期

6 万圆;;试答钱学森之问:加强高校师生互动——基于控制生师比和班级规模的探讨[J];教育与考试;2011年03期

7 王家贵;高校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管理[J];现代大学教育;1988年02期

8 吴今培 ,陈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9 黄玲,卢红兵;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江苏省高校教学改革热点述评[J];江苏高教;1995年02期

10 张奉刚,周勇;加强基础 拓宽专业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国义;;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张智峰;李同明;;努力打造民办高校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张耕;;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丁友梅;雷亚宁;;加大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明华;;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专业教学融合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6 李福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黄雨;;高等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探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林君;程德福;凌振宝;;面向特色专业实施“质量工程”,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9 李晓霞;;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刘瑞涵;吴春霞;桂琳;;浅谈人才培养中的学科与专业建设[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柯昌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生命线[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方政军 陈思中;华中科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记者 张真弼;湖北高校扩招后确保人才培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王莹 河北经贸大学校长;提高教学过程监控 保障人才培养质量[N];光明日报;2004年

5 高等教育司;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思路新举措[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记者 曹红艳 通讯员 王握文;国防科技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N];经济日报;2008年

7 记者程曦 通讯员张文雪;人才培养质量:一流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N];新清华;2009年

8 记者罗阿华;重庆紫光化工与厦大开展合作[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李播;抓牢人才培养质量生命线[N];黑龙江日报;2004年

10 刘富林 李继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与探索[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楠;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方;高校扩招中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2 连仙枝;山西省普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3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4 施华昀;我国高校硕士生教育的生师比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郭秀琴;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质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曹乐;高等学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实证分析与理性思考[D];青岛大学;2007年

7 江平;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生师比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高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的制度约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华英;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周琪;中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66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866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5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