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阈下高校德育的困惑及对策
本文选题:认知德育 + 困惑 ; 参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公民不断完善自身道德品质。大学生群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势必会对未来社会发展起到极大影响作用,但目前中国高校普遍推行的认知德育模式对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制约瓶颈,如何通过观念更新、对象定位、素质提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健康发展,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
[Abstract]: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we need to promote citizens to improve their moral quality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group quality will certainly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future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cognitive moral education mode that is widely practiced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has restricted the re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t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problem for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eriously consider the reform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improving their quality.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白先同,,吴佩杰;德育新观念论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谈江萍;江向琳;;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之探析[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7期
3 邱伟光;公平公正:德育评价机制的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增奎;教育行动研究的构思与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屈桂春;戚少琴;;学习型社会中的为师之道[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安仲森;;基于社会行动模式理论的高校德育实践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王晨曦;;从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反思当前中国大学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5 叶雷,陈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6 高峰;;高校大学生德育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张军;;信息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8 石春梅;;家庭结构变迁下的课程德育建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9 王红;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徐向平;基于学习风格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家良;;参与体验促感悟 构建德育新模式[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邓万生;;立德践行,学会做人,育合格中职生——承国学精华,行“五讲、四美”,创“八无”班级,做“四有”中职生[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虹;彭娟;谢迪;韩棹渭;;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A];学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7年
5 吴健;;创设发展小学生诚实守信品格的校园文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杨秀清;;浅谈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何文胜;;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崔梅;;儒家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初明利;张坤;;恩德文化与大学生恩德观教育[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会贵;基础教育名师职业幸福的文化场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琳;高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心理误区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震;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6 潘进强;当代中学生的幸福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卫忠;江阴市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鹏;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与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9 唐爱琴;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衔接与具体做法[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曹浩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优质校园文化建构[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跃;莫小丽;;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邹庆华;;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的新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3 惠保德;;信息化社会的高校德育应对策略[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年09期
4 张庆国;李范成;;从网络发展谈高校德育工作[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寸天培;;网络文化视野中的高校德育工作刍议[J];邢台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王彩凤;;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孟欣;;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8 黄小铭;;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对策探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9 李秋霞;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彭中心;;学分制视野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策略[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伟东;;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违纪现象探析[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2 李光;余霜;杨筱珊;;地方师范院校生物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顺学院为例[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李炎锋;朴春君;李俊梅;;高校工科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4 刘汕;张金隆;张国安;冯晓东;舒俊;;高校基建工程招投标管理研究[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安元;;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构建和谐校园[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卢秀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对策[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7 白春微;;贵州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崔雅莉;马于强;;大众化进程中地方师范院校招生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9 蒋凤英;张南生;吴波;;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招生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10 陈明军;何通能;胡轶;;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姝;“象牙塔”里的困惑[N];吉林日报;2002年
2 杨保筠;中日韩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N];中国社会报;2007年
3 新华社记者 王雷鸣 吕诺;多张证书就多张求职的王牌?[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刘书林;主旋律回响下的多重变奏[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陈劲松;发挥好军训的三个作用[N];中国国防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栗嘉;高校的困惑[N];中国企业报;2001年
7 汪长纬;一个不容乐观的数字[N];解放日报;2007年
8 张国昀;校办企业的困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9 通讯员 赵静;青浦多举措助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N];东方城乡报;2007年
10 薛林;寻找贴近大学生的军训模式[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敬杰;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吴琼;“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韩国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宋振超;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陈殿林;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6 吴微;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变化轨迹与规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岳鹏;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宁香;论全球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反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晓林;当代大学生个人理想教育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林青;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4 张继艳;当代中国青年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湖南大学;2009年
5 鲍丙刚;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工作[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马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探析[D];郑州大学;2006年
7 侯明志;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郭高展;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戚哲民;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平;地方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05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90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