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的不同建构理论——兼议异质建构论与实践建构论的比较
本文选题:科学知识社会学 + 社会建构论 ; 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科学知识的建构主义观点历经了社会建构论、异质建构论到实践建构论的转变。社会建构论将科学知识视为单一社会建构的产物;异质建构论则将自然等物质因素与社会因素相等同,认为它们对于科学知识的建构而言同等重要;而实践建构论以异质建构论为基础,更强调科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维度,并对实在论、不可通约性等传统科学哲学问题给出了新的阐释。对不同建构理论进行评析,尤其是对异质建构论与实践建构论进行比较,有利于明晰建构论的发展脉络,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Abstract]:Since the 1970s, the constructivism view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has undergon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heterogeneity constructivism to practical constructivism. Social constructivism regards scientific knowledge as the product of a single social construction, while heterogeneity constructivism equates physical factors such as nature with social factors, and considers that they are equally importa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On the basis of heterogeneity constructivism, the practical constructivism emphasizes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i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formation, and gives a new explanation to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such as realism and irreducibility.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constructivism theories, especiall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heterogeneity constructivism and practical constructivism, is helpful to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vism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哲学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科学哲学史研究”(12&ZD116)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SWU1309226) 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SWU1209324)
【分类号】:G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长林;;社会建构主义视野中的科学知识观[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任玉凤,刘敏;社会建构论从科学研究到技术研究的延伸——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和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为例[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刘玉涛;;夏平的科学知识观[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6年01期
4 胡娟;;科学知识:表象抑或建构[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段传彬;科学知识社会学实验室研究述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孙奎刚;在中国要不要解构科学[J];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7 钱桂;;科学仪器社会建构的宏观机制解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3期
8 刘伟;;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知识客观性的消解[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蔡萍;;环境风险的社会建构论阐释[J];兰州学刊;2008年11期
10 贺建芹;;科学知识形成的因果性观念及其嬗变——论拉图尔社会建构论的转向[J];求索;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凌;李焰;;叙事治疗的哲学渊源[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何华青;吴彤;;实验的可重复性研究——新实验主义与科学知识社会学比较[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3 马来平;;充分认识研究SSK的重大意义[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郭爱妹;石盈;;“积极老龄化”:一种社会建构论观点[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2008)[C];2008年
5 张向东;宋芝业;;论诺尔-塞蒂纳的“截断式”科学研究进路[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贺建芹;;从布鲁尔到拉图尔: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人类学转向[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高军;曹娟娟;;积极心理治疗:一种新的治疗范式[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佳;;STS的理论进路——从技术决定论到社会建构论[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郭爱妹;石盈;;“积极老龄化”:一种社会建构论观点[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5-2006)[C];2007年
10 柯遵科;;科学来自于生活——《达尔文》评述[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社会建构论的心理学理论蕴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孟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当代科学论的存在论走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艾克斯(不自由撰稿人);“建构”科学新形象[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蔡仲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从“对称性”到有限论[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5 柯志阳;在“正确”与“真实”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刘兵(博导);都是布鲁尔惹的祸[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7 赵万里;悲壮的辩护[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她们正在读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江晓原;科学本身可不可以被研究[N];文汇报;2003年
10 马来平;架起理解科学的桥梁[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勇;科学中的主体及其实践[D];浙江大学;2011年
2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赵万里;建构论与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D];南开大学;2000年
4 郭俊立;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转向的认识论意义[D];山西大学;2007年
5 陈群;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反思困境及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韩鹏;消化性溃疡细菌学说的产生、认同与传播[D];北京大学;2008年
7 陈秀兰;交往中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帆;科学、知识与行动[D];山西大学;2010年
9 刘越;社会建构论视阈下组织冲突的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于洪波;基于范式的STS学科演进逻辑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在娟;科学知识社会学视域中的曹操墓真伪之争[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段静;巴里·巴恩斯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胜辉;“历史转向”中的科学知识社会学[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惠;从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的耦合看广元市的低碳重建[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冰;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D];山东大学;2005年
6 赵阵;印度核技术的社会建构[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7 刘济亮;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刘徽翰;从“决定”到“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蔡贤浩;解读爱丁堡学派的科学知识社会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新刚;从福柯“权力/知识”观的视角看SSK[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26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926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