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浅议以人为本与中国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8-06-12 01:47

  本文选题:以人为本 + 科学发展观 ; 参考:《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08期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发展中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在分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绿色大学、可持续发展大学等概念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建设的关系,探讨了建设可持续发展大学的可能途径,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影响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对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要建设好可持续发展大学,首先必须让大学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动力和机制,而以人为本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大学的第一要义。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educ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green universit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ivers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oriented" as the cor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iversity, and probes into the possible ways to buil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iversity.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key problems that af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In order to build a univers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 must first of all let the university have the environment, motive force and mechanis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eople-oriented is the first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iversity.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宗锋;崔玉晶;;可持续发展大学:从理念到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1期

2 何镜堂;窦建奇;王扬;;大学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艾利森·F.理查德;著名大学是如何产生和可持续发展的[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10期

4 高山;王静梅;;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索[J];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02期

5 何慧芳;;试析“绿色大学”的理论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年03期

6 王莉颖;;美国研究型大学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梁鹏;黄宇;;大学如何转向可持续发展——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思想框架[J];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8 李峻峰;;大学城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王国聘;;绿色大学建设中的全球视野和本地行动[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Z1期

10 于留成,李爱民;大学文化建构与高校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锋吉;季旭峰;;论可持续的学生评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杨文杰;黄沛;;基于经济动力系统模型的转基因产业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4 袁再健;褚英敏;;我国环境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5 孙虎;;21世纪工业设计的审美特征——产品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6 王龙;刘继凤;马禹嘉;;推行清洁生产 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改造[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6期

7 叶华;;推行循环经济,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8 黄力华;徐艳萍;;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2期

9 张明雯;可持续发展——人类理智的进步[J];北方论丛;1998年02期

10 李善同,刘勇;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庆宪;胡仪元;;山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2 罗勇;;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可持续发展[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郇庆治;;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左翼视角[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4 薛文森;;我国环境安全问题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5 赵爽;卞洋洋;;刍论气候资源的法律保护[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6 罗勇;;城市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晁润;;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环境法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8 武荔涵;;美国研究型大学办学思路探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于宏源;蒋晓燕;;全球环境治理的两重性与“中国环境威胁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10 于宏源;;创新和限容:气候变化的二元竞争及对中国的启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士金;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廖荣华;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海东;乘用车轻量化绿色效应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程秀梅;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金正九;东北亚海域环境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琳;我国兽药市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雨航;哈尔滨市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敏;基于形体两分法的中国本科大学精神文化逻辑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潘庆广;山东省海洋渔业结构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文黎照;浙江省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规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王珂;HW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黄静;西部地区能源可持续发展法制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晓丹;松原市宁江区雅达虹工业集中区环境保护规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雪垠;张小容;;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大学城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费曦强,高冀生;中国高校校园规划新特征[J];城市规划;2002年05期

3 任春洋;新开发大学城地区土地空间布局规划模式探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4期

4 龙花楼,蔡运龙,万军;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以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0年06期

5 陈南,汤小红,王伟彤;高等教育改革与“绿色大学”建设[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6 刘宝存;何谓大学精神[J];高教探索;2001年03期

7 桑国东,王蓬勃,王军;创建“绿色大学”建设世界第一流高等航海学府[J];航海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8 王民;蔚东英;张英;何亚琼;;绿色大学的产生与发展[J];环境保护;2010年13期

9 罗泽娇,庞岚,程胜高;浅议绿色大学的创建[J];环境教育;2004年09期

10 窦建奇;王扬;;论大学城的营建与持续发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世丽,仪建红;树立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J];文教资料;2005年33期

2 曾琦斐;周安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做好学生工作[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黄秋玲;;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12期

4 李胜新;;高校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汪庆军;龚竹;;“以人为本”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实践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韩喜平;;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原荣;;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8 何晓桂;;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教育教学[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王伏珍;;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10 王殿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健安;;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高等教育[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2 任莹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3 陈鑫;;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的指导意义[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郭刚奇;余斌;李名家;;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管理能力建设浅议[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梁佐仁;;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构建民办高校和谐校园[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郭刚奇;余斌;李名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东旭;;以科学发展观定位教务办公室管理模式的探讨与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吕秀美;;以人为本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灵魂[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9 姜保年;;民办进修学院也要落实科学发展观[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白吴;;“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建国;高校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N];光明日报;2006年

2 哈尔宾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姜洪池;以人为本发展教育事业[N];黑龙江日报;2008年

3 楚雄师院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李正武;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高校科学发展[N];楚雄日报(汉);2008年

4 青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张银生;以人为本统筹兼顾 推动高校科学发展[N];青海日报;2009年

5 田建国;用科学发展观思考高校发展战略[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通讯员 张婧 本报记者 周仕兴;以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N];广西日报;2009年

7 记者 颜维琦;以人为本 科学办校[N];光明日报;2009年

8 航院 庄茁机械系 曾攀;以人为本促和谐 科学发展建一流[N];新清华;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晓东;不仅要给学生“金子”,更要教会学生掌握“淘金之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杜玉波;大学建设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琼;“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白萍;回归本体:新中国高校德育思想演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曲波;创新型大学建设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罗军飞;创新型大学与创新型国家[D];中南大学;2009年

8 陈运平;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金家新;政治社会化取向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孙长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清;科学发展观下高校德育变革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2 王建民;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可持续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魏学江;论当代高校人本师生关系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洁;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长安大学;2009年

5 闫春燕;科学发展观与高校人才培养[D];燕山大学;2009年

6 郝艳梅;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师范生入学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纪旭;我国巨型大学构建以人为本的治理模式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8 周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李晓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许军华;论高校德育过程中的以人为本[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07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007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8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