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与内涵式发展的互动提升机制
本文选题:高校 + 社会服务 ; 参考:《学术论坛》2013年12期
【摘要】:在不断强化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与全面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以"关系"的视角发现、分析和讨论二者之间的"互动提升"机制。其一,这一机制的"互动内容"概括为:高校通过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提高整体办学水平,进而推动内涵式发展;通过实现内涵式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其二,这一机制的"互动方式"主要有: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咨询服务、实体运行等四种。其三,这一机制的"互动驱动力"源自于:发挥政策效应实现纵向整合,借助学院模式实现横向联合,依托学科基础实现横纵结合,从而建立和完善多维保障体系,推进二者互动关系实现螺旋式上升。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tinuously strengthening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ing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interactive promo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two in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onship".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by realizing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improving the social service level. Secondly, the "interactive mode" of this mechanism mainly includes four kinds of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consultation service and entity operation. Thirdly, the "mutual drive drive" of this mechanism comes from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policy effect and the borrowing of students. The mode of the hospital realizes the horizontal union, and relies on the basis of the discipline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thus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security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spiral rise of the two interact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学校办公室;
【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与内涵式发展的互动提升机制研究”(20121203)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仇晓春;;美国高校社会服务实施及启示[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王立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是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17期
3 徐敦楷;;谈基于内涵发展的质量工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18期
4 弓志刚;郭泽光;;论高等学校的内涵发展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21期
5 眭依凡;汤谦凡;;我国高校社会服务30年发展实践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11期
6 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11期
7 瞿振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02期
8 杜玉波;;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01期
9 龚克;;立德树人、素质教育与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礼强;;地市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6期
2 肖渊;;基于创收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孙卫星;;高校图书馆在推进新疆经济建设的作用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4期
4 李文虎;朱锡芳;苗贵松;;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杨广敏;李玉光;王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之路探究——以大连大学的发展为例[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李金荣;和丽芬;;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8期
7 张民;;基于社会服务产出类型的工科大学分类法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8 常正霞;罗春燕;杨国科;;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对策浅析[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李旭;;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及问题对策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3期
10 蒲利春;韦建卫;;基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精品课程建设[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成良;;构建四大支柱,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争蔚;我国高校舞龙运动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卢丽君;我国大学生学习信念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琳;高校“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成春燕;我国省属重点工科大学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冬梅;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评价标准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崔秀明;社会服务视角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刘伟;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6 张立娟;地方大学与地方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傅笑然;“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概念的解读与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鑫;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运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郑伟;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10 刘春燕;美国高等教育区域经济服务的实现途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闵维方;关于一流大学建设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2 张婕;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条件分析[J];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3 乔万敏;邢亮;;论大学内涵式发展[J];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4 张晓鹏;;美国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途径和经验[J];上海高教研究;199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银;高校社会服务活动改革刍议[J];教育评论;1995年01期
2 张宝友;黄祖庆;;论高校社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8期
3 帅全锋;王英;赵禹;;河北省高校服务社会的途径及其能力评价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王秀成;高校社会实践要符合教育规律与价值规律的有机统一[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江小源;;试论高校社会必要教育成本问题[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12期
6 李同书;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之我见[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7 膝君,张桂兰;试论高校社会治安管理工程建设[J];中国冶金教育;1997年05期
8 林红志;;高校社会培训市场化运作研究[J];华章;2010年24期
9 姚轶懿;;以“五化”为依托,加强高校社会奖助学金项目的科学管理[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郑蔚;;从人才培养角度看独立学院内涵式发展战略[J];考试与招生;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向丽红;施江滨;;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晓光;董维春;;战后日本高校社会服务:形式、特点及其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王英;帅全锋;王军;;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以河北省高校为例[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杨书林;;小议地方高校如何提高社会服务能力[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贵芬;;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的培育与建设——基于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互动关系的视角[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杨国明;;浅谈高校社科联“三下乡”开展社会服务的组织形式及其作用[A];民间组织理论探索——广西民间组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林钧敬;;高校后勤社会化与社会化高校后勤[A];校长论坛——北京高校校长论后勤社会化改革论文集[C];2003年
8 王英;帅全锋;;河北省高校服务社会的路径及绩效探析[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谢桂华;;论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方展画;;论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兼谈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现实道路[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健邋本报记者 胡光华;以人为本,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N];江西日报;2007年
2 记者 李勇;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把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N];湖南日报;2010年
3 张炜玮;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N];重庆日报;2007年
4 于丽珊;北京中医药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李亚兰邋毛廷贵 李远林 谭永军;梧州学院内涵式发展见成效[N];消费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储召生;“大学不能只是钢筋水泥中的绿地”[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记者 王笑梅;沈阳高校年度十大新闻揭晓[N];辽宁日报;2008年
8 薛建辉;博士进企业献计献爱心[N];宝鸡日报;2009年
9 王刚邋赵海霞;以迎评促建提升办学境界[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方云静;高等教育走上内涵式发展之路[N];新疆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日刚;加强大学社会服务功能过程中政府职能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2 李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瑛;民国时期大学农业推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新忠;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上官剑;大学超越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光彦;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韩浩;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俊杰;高等农业教育与农村文化生态建设互动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易洪波;高校社会服务集群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刘玉苹;昆明医科大学社会服务能力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4 杨淼玲;大学园区区位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互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谢爱磊;通往成才之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蓉;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政府与高校互动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苏艳青;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互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宇;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9 张佳;大学生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教育互动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10 李栋;论我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44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044047.html